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平民化”现象分析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3959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的文化产业建设中,电影是无法忽视的领域,对电影现象的关注具有现时性的意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传统观众的流失,面对国外电影界的喧哗,面对国内各种新兴媒体的出现,中国电影界进行了多元化、全方位的探索,初见成效。十多年来,随着平民力量的崛起,中国电影在审美与文化上的“平民化”倾向日趋明显。如果说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的“平民化”主要是关注平民百姓琐碎生活的话,那么新世纪以来的国产电影则转变为靠铺排画面为生的“眼球经济”。无论是以《英雄》、《无极》等为代表的国产武侠“大片”,还是以《手机》、《天下无贼》等为代表的平民“贺岁片”,都无一例外地越来越重视普通观众的审美趣味。值得褒扬的也好,需要改进的也罢,都延续了转型期里中国电影“平民化”的审美理念。该如何在“保持平民文化的先进性”与“避其固有的颓废性”之间掌握平衡,成为每一位负有社会责任感的电影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就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平民化”现象这一“冰山一角”,具体论及其表现,并结合电影本身的大众文化特质,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及利弊,召唤符合新时代潮流的中国电影主流精神。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的“平民化”无处不在。各种各样的文艺形式都向大众靠拢,人们调侃经典,消费历史,大众化、平民化成为一股文化风潮。作为市场与艺术结合体的电影,也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一重大转变,导演们纷纷选择观众喜闻乐见的故事进行创作。这一潮流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冯小刚系列”成为顶峰。事实上,这种从内容到风格的“平民化”取向,不仅仅是全力标称“平民”的冯小刚等人所独有的,即使一些一贯以艺术表达见长的导演也在同时期的创作中流露出平民化的端倪。前期的摸索孕育了新世纪后全力打造视听的“大片”风潮。 从文化根源上来说,中国电影“平民化”现象的形成与我国的大众文化发展密切相关。同时,政府自上而下进行的体制改革为“平民化”的发展拓宽了道路。再加上十多年间电子高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得中国电影在表现手段上日趋丰富,更适于满足平民大众的欣赏欲望。 然而,中国电影的“平民化”固然有其值得称道的一面,其弊端也不可忽视,因此,要把握“平民化”表达的尺度,避免陷入纯粹的平面化、视觉化、消费化的误区。分级仍是中国电影娱乐化的首要要求,同时,真诚的创作态度也不可缺。此外,日趋“平民”的“主旋律”不应被简单的被理解为一种与“政府”有关的政治概念,它应当归属于与“国家”有关的主流精神的范畴,要弘扬包含了先进平民意识的主流精神,塑造真正富有人文关怀与文化特质的主流影片。用平民的语言传达先进的主流精神,进而在契合本土观众心理的基础上进军世界,是个艰难的过程,它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同时也需要所有国人的宽容与关注。
其他文献
期刊
《摩西与亚伦》是由二十世纪声名显赫的作曲家阿诺德·勋伯格创作(从剧本到音乐)的一部重要的歌剧作品。其内容取材于《圣经·出埃及记》,音乐采用他本人发明的十二音作曲技法
美国城市规划学家沙里宁说过:“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他还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  城市公共设施与
Ni(Ⅱ)离子对Salamo型配合物的荧光增强或淬灭等效应与配体及配合物的结构有关.为了研究其构效关系,首先制备了一种新的非对称Salamo类配体H2L(H2L=5-甲氧基-5′-(N,N-二乙胺
在大连美术界,王传杰的影响力恰如其名:传扬四处,杰而不凡。王传杰1954年2月生于大连,1 996年毕业于日本九州产业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学硕士,造型表现博士。其主要研究方向是
沈阳市作为国家重点的老工业城市,拥有各类高校和科研院所,将这些智慧资源有机的整合,需要把高校产学研与城市发展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推动沈阳高校改革发展、促进沈阳高校科
期刊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推出了一批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气质的、凝聚着艺术家们的创造力,代表国家水平、体现当今舞台艺术领域的国家形象的精品剧目,这些作品在整体思想艺术造诣和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