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目的回顾性研究分析膀胱浅表性膀胱癌术后灌注化疗病人的并发症与复发时间长短的关系,探索非特异性膀胱炎症对膀胱癌复发的关系。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大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断并治疗的970例原发性膀胱肿瘤病例,根据膀胱肿瘤TNM分期,选出TaG1至T1G3期,且行tur-bt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并以吡柔比星30mg+5%葡萄糖溶液30mL,规律膀胱灌注。其后出现复发并再次行tur-bt术的病例41例。灌注化疗期间,每三个月行泌尿系彩超复查,定期复查血、尿常规。回访统计病人年龄,性别,尿常规,膀胱刺激征,复发时间,并发症的情况,将12个月内(包括12个月)复发病例分为A组,12个月以上复发病例分为B组,对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为明确膀胱刺激征的相关性,再以是否存在膀胱刺激征为依据,分为两组,分析各因素与之的关系。尝试探索非特异性膀胱炎与肿瘤复发的关系,并同时分析具体相关因素。统计软件应用spss20.0软件分析程序,对可能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因采集数据均为非正态分布,故使用秩和检验为主要方式,对各项因素的相关性进行检验。对其中P<0.05的指标,用线性回归分析影响系数。三、结果41例纳入病例中,膀胱肿瘤一年内复发者16例,一年以上复发者25例。一次分为两组。年龄与以肿瘤复发时间分成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1.083,P>0.05);性别与以肿瘤复发时间分成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X=0.96,P>0.05);是否有发热与以肿瘤复发时间分成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X=1.31,P>0.05);尿红细胞与以肿瘤复发时间分成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1.420,P>0.05);尿白细胞与以肿瘤复发时间分成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2.050,P>0.05);膀胱刺激征与以肿瘤复发时间分成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2.892,P<0.05)。以是否出现膀胱刺激征分组,分为两组。年龄与以是否出现膀胱刺激征分成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2.289,P<0.05);性别与以是否出现膀胱刺激征分成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X=0.593,P>0.05);是否有发热与以是否出现膀胱刺激征分成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X=0.427,P>0.05);尿红细胞与以是否出现膀胱刺激征分成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1.420,P>0.05);尿白细胞与以是否出现膀胱刺激征分成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2.025,P>0.05);复发时间与以是否出现膀胱刺激征分成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2.892,P<0.05)。四、结论出现膀胱刺激征与膀胱肿瘤复发时间明显相关,出现膀胱刺激征的病例比未出现者中位肿瘤复发时间明显延长。年龄、性别、化疗后发热及尿常规中红白细胞与肿瘤复发时间及膀胱刺激征均无关。年龄与膀胱刺激征有关,年龄越大,越容易出现膀胱刺激征。研究证明出现膀胱刺激征的的病例肿瘤复发时间长。今后需要扩大样本。用大规模的随机化前瞻性研究和长期的随访来进一步验证,挖掘膀胱刺激征延缓肿瘤复发的原因,这对预防及治疗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