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山水画无论在画面形式还是画面内容上都带有浓郁的宋代社会所特有的时代烙印。在宋代理学的影响下,人们的思维方式、作画观念、绘画理论等都有着强烈的理学特征,对“真”的追求,对“实”的要求使得宋代山水画表现具有强烈的地域实境感。宋代在传统思维模式影响下出现了很多有关于山水画的理论著述,这些画论的存在指导着实践,同时绘画实践也促进了画论的完善。在宋代画论中存在有许多对秩序的表述,可以说,宋代山水画景物构成的秩序性是在宋代社会伦理秩序与自然秩序合力作用下产生的,它的存在与发展,成为有别于其他时期山水画的显著特征。宋代写实性的画面表达不仅是对自然秩序的模仿,更是画家内心理解的自然秩序观念的投射,同时也是社会伦理道德秩序的显现。本文就宋代山水画景物构成的秩序性分为四个章节论述:第一章为引言部分,主要针对宋代山水画景物构成的秩序性研究现状进行表述,更加清楚选题意义及目的所在。第二章是有关于秩序的定义,秩序是有条不紊的表现,是“混乱”的对立面。山水画中的秩序则是画面物象组合维系所产生的具有一定规律可循、内外兼有的形式秩序与时空秩序表达。第三章对影响宋代山水画景物构成的秩序性形成因素进行探析:宋代社会在思想上受理学思想影响深远,对“穷理”、“格物”的认识与追求成为社会风尚,宋代社会对伦理秩序、等级观念都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自然秩序的理解与认识也影响着画面景物秩序的表达;建筑与园林有其根本规律,这些人文景观在模仿自然的过程中又注入了社会伦理秩序,使得宋代建筑、园林的修凿与建设已经含有高度秩序性,而画作中的建筑与园林同样体现出这种秩序性。山水画与园林的布局与设计又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使得山水、园林艺术相通。在社会伦理秩序和自然秩序的双重影响下,山水画体现出的秩序不只是自然秩序,更是一种“合理度”、“合法度”、“合尺度”的秩序。第四章将宋代山水画景物构成秩序性的具体体现从形式和结构上进行概括,画面秩序以外在形式秩序的强化和内在结构秩序的升华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