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全国老龄办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进入深度老龄社会,老年群体的婚姻和健康状况也受到学界的日益关注。当前,老年人整体婚姻状况呈现在婚比例高、丧偶比例下降但数量迅速增长的特点,在性别、年龄、地区、民族等方面存在差异,婚姻对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健康状况等方面产生显著影响。同时,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稳步提高但分化现象日益严重,表现为年龄越大健康状况越差、男性健康状况好于女性、城镇老人健康状况好于农村、东部地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好于西部、有偶老人健康状况好于丧偶老人。本文对老年人婚姻现状、健康界定及衡量指标、老年人身体和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回顾,梳理了婚姻影响老年人健康的相关理论,在婚姻保护作用假说、婚姻资源模型、婚姻危机模型、婚姻选择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理论分析框架,即婚姻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具有保护作用,同时,老年人的健康还受到社会经济因素、健康行为、社会支持的影响,基此提出三个假说:一,婚姻对健康的保护作用在我国低中龄老年人口中仍然存在;二,婚姻质量对老年人口的健康有显著影响;三,婚姻对老年人口健康的保护作用还受到社会经济因素、健康行为、社会支持的影响。本文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08-2011年纵向数据,以婚姻状态及变动、婚姻质量作为婚姻指标,以生活自理能力、认知功能作为健康指标,在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验证婚姻对老年人健康的保护作用理论。通过研究,得到3点结论:第一,婚姻状态对老年人健康具有保护作用。这一作用在高龄组非常显著,在低中龄组虽有影响但不显著;婚姻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存在差异,婚姻状态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影响更显著,婚姻变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更显著。第二,婚姻质量较好的老年人,认知功能相对较好,无论是低中龄老人还是高龄老人,统计检验不具显著性。第三,除了婚姻状况因素外,社会经济因素、健康行为、社会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年人口的健康水平,整体表现为老年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越高、经济上越独立、日常锻炼、多与家人沟通交流,健康状况相对更好。对此,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关注老年人婚姻状态及变化,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第二,完善法律法规和管理,保障老年人再婚的合法权益。第三,关注老年人婚姻质量,提升晚年生活幸福度。第四,重视婚姻对老年健康的保护作用,积极推动健康老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