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水平循环荷载下大直径桩的累积位移分析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shaoxi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上风电机组的桩基础在其正常工作的年限中,将承受来自强风荷载、波浪冲击等水平荷载的长期作用,这些低频的循环荷载将造成桩基础的永久侧向变形。当桩身转角超过0.5。,可能造成风力发电机无法正常运作。因此,研究风机桩基础在波浪等长期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的侧向累计位移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最普遍用于分析桩基础侧向变形的方法莫过于由API建议的p-y曲线分析法。该法所建议的p-y曲线是基于小口径桩基础的现场试验曲线来对桩身位移作预测,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p-y曲线法会严重低估大直径桩在长期受荷时的累积位移。对于大直径海上风机桩基础而言,还缺少简单有效的方法来分析其在长期水平循环荷载下的变形特性。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找到一种合适的评价方法来分析大直径钢管桩在长期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的侧向累积位移,主要工作如下:(1)研究了无粘性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的变形规律,对各种累积塑性变形模型进行分析比较,采用基于室内动三轴试验的刚度衰减模型来评价无粘性土的长期动力特性,并对现有的刚度衰减模型进行了改进。(2)分析砂土室内动三轴试验的数据,得到了刚度衰减模型的回归参数,然后对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二次开发以实现土体刚度的衰减,并将数值计算的结果与室内单元体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最后分析评价了模型各个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3)建立了大直径单桩基础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将土体刚度衰减模型嵌入其中,研究单桩基础在长期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的侧向位移发展情况,重点分析了大直径桩的桩径、嵌入深度、循环次数、荷载频率及荷载大小等对单桩基础水平位移的影响,得到了一些规律性的结论。并与室内模型桩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刚度衰减模型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简称SCFT柱)是从提高建设用房土地利用率和增加住房室内使用面积的角度出发提出的一种新型竖向承重构件。本文提出了无孔钢板连接式SCFT柱,通过实体单元
通过筛选EMS诱变的拟南芥(Col-0)突变体库,获得一个对NH4+超敏的突变体hsn1(hypersensitive to NH4+1)。利用图位克隆的方法,克隆到该突变基因为AtGMP1,并依据所克隆的基因测
自密实混凝土(SCC)因为大流动性和无需外界振捣就可以填充密实的特性,使得其流变性能和触变性能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大大突出,合适的流变性和触变性能够使得SCC有更好的流动性、填充性、稳定性和其他性能,但流变性和触变性过大或过小也可能会造成SCC在拌制、运输、浇筑过程中产生性能劣化,最终导致结构的施工质量下降。本文中使用新型混凝土流变仪,研究矿物掺合料、水胶比、化学外加剂、温度、经时变化等因素对自密实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