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鱼类体表黏液是鱼类先天性免疫重要组分,是抵御外界病害的第一道屏障。黏液中除了黏液糖蛋白以外,还有许多具有免疫活性物质,其中抗菌蛋白/肽是其中重要的一类。抗菌蛋白/肽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它们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的活性。本论文研究了黄斑蓝子鱼皮肤黏液对细菌、真菌、寄生虫的抗性作用。通过和其他鱼类比较发现黄斑蓝子鱼的黏液除了对大肠杆菌没有抑制作用外,对其他8种供试细菌都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黄斑蓝子鱼黏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海豚链球菌、温和气单胞菌、溶藻弧菌和副溶血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16mg/ml、0.16mg/ml、0.08 mg/ml、0.63 mg/ml、0.63 mg/ml和0.63 mg/ml。对小麦赤霉菌和黑曲霉菌无明显抑制杀灭效果。在抗寄生虫的体外作用实验中,黄斑蓝子鱼黏液具有明显的杀虫效果。对于刺激隐核虫来说,60min后黄斑蓝子鱼黏液使幼虫全部死亡的最低蛋白浓度为4mg/ml,3mg/ml浓度的黏液幼虫死亡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上升,最终达到43.33±5.84%,1mg/ml和2mg/ml的作用效果不明显。死亡幼虫的形态发生很大的变化,会出现脱纤毛、虫体肿胀、外膜破裂和内容物泄漏等现象,滋养体在作用后也会出现破裂和内容物泄漏的现象。对多子小瓜虫来说,60min后使幼虫全部死亡的最低蛋白浓度为5mg/ml,3mg/ml和4mg/ml使幼虫的死亡率达到64.00±2.92%和45.67±5.84%,1mg/ml和2mg/ml的作用效果不明显,其死亡幼虫形态会出现脱纤毛、虫体肿胀、外膜破裂和内容物泄漏等现象。对布氏锥虫来说,60min后使所有的锥虫死亡的最低蛋白浓度为3mg/ml,0.5mg/ml的作用效果不明显。黄斑蓝子鱼黏液在60℃作用10min后活性有所增强,80℃作用10min后完全失活。黏液在酸性条件下活性增强,在pH 3.0、4.0处的活性最强,碱性条件下活性减弱。胰蛋白酶使黏液的抗菌活性降低,溶菌酶和蛋白酶K不会降低其活性。通过凝胶过滤层析和反相高效液相层析对黄斑蓝子鱼黏液抗菌抗寄生虫活性物质进行初步分离,发现在反相高效液相层析的洗脱峰中有两个峰有抗菌活性,有一个峰有抗寄生虫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