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世纪以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和“大调解格局”的提出,人民调解员在处理乡土纠纷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在乡土社会整合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引人注目,但是学界对于乡土社会人民调解员群体的研究还不够重视。本文是从乡土社会人民调解员群体构成的静态方面入手,对其工作状况进行了一个全方位的动态描述,从而给其一个定位,进而对乡土社会人民调解员的发展前景进行探析。本研究以乡土社会人民调解员群体为研究对象,以其构成和工作机制为研究内容,乡土社会人民调解员群体的构成十分地复杂,法律规定与现实当中的情况也有出入,本研究对乡土社会人民调解员的构成进行了静态分类描述,主要分为司法所人员兼任的人民调解员、除司法所人员以外的其他政府人员兼任的人民调解员、村干部兼任的人民调解员、普通村民担任的人民调解员和聘任的人民调解员。这些不同的人民调解员身份决定着他们在乡土社会矛盾纠纷解决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每种身份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些特定的意义和信息,通过这种区别描述,对其背后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对乡土社会人民调解员工作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乡土的关系网络,这些关系网络有的是天然的,有的是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形成的,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它们从各个方面影响着人民调解员的工作,与其说乡土社会人民调解员的工作是调解矛盾纠纷,不如说是对乡土社会关系网络的重新梳理。对于乡土社会的纠纷解决过程,除了要考虑关系网络这个“面”之外,还要考虑到人情、面子等一些“点”,本研究借助场景分析的方法,通过对个案的分析,从关系/事件和行动策略入手,对乡土社会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状态进行了一个全方位的动态描述。本研究运用地方性知识理论的分析视角,对乡土社会人民调解员群体进行了角色定位,为理性认知乡土社会人民调解员群体提供了经验材料,有助于乡土社会纠纷冲突的化解和秩序的维护,从而使得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得以有利地推进。本研究也丰富了乡土社会人民调解员群体的研究视角,增加了法律社会学的经验样本,填补了乡土社会人民调解员群体的研究空缺。笔者也期待通过社会学的经验研究,对乡土社会人民调解员群体的困境做出理论回应。本研究的最后是对乡土社会人民调解员前景的探析,作为乡土社会一股重要的纠纷解决力量,人民调解员不会消失,也不可能一成不变,他们会随着法治化的进程和乡土人们观念的变化而与政府背景逐渐分离,从而作为一种独立的纠纷解决力量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