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SS融合实时精密动态相对定位方法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nyjnj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系统建成以来,卫星导航定位理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实时精密动态相对定位技术以实时性,全天候,高精度,高可靠性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变形监测,精准农业,动态载体定姿,编队飞行等领域。现有的动态相对定位理论及方法可以保证大多数应用场景下载体的定位精度,但是特殊观测条件下,如在建筑物、树木遮挡严重,载体高速运动或者水面信号反射严重,使用非测地型GNSS接收机或天线,采用单一定位系统或者传统动态相对定位方法难以获得稳定可靠的定位结果,甚至可能无法满足实时定位需求。随着各GNSS系统的建成与发展,预计到2020年,四大全球导航定位系统都将具备全球定位服务的能力,这为在复杂环境下实现高精度动态相对定位提供了保障。因此,本文将建立适合单/多GNSS系统动态相对定位的数学模型并构建适用于特殊观测环境下的数据处理方法。首先针对GLONASS频分多址特殊性,提出适用于实时处理的单GLONASS及多系统融合定位模型,然后从已有的经典动态相对定位理论出发,结合复杂观测条件以及非测地型低成本接收机的数据特点,在随机模型精化以及验后抗差处理方面开展了详细研究,实现了多系统动态相对定位处理软件,并通过实测数据进行验证。本文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
  (1)阐述了相对定位的函数模型以及不同基线处理方式;根据GLONASS频分多址的特点,在单差滤波模型基础上,改进了频间偏差的处理方式。同时,为兼容GLONASS系统,满足多GNSS融合动态定位需要,构建了适合单/多系统,单/多频观测的参数估计方法。实测数据表明,模型能有效处理单/多系统融合定位问题,短基线GLONASS定位精度接近其他单系统定位精度,显著提升了GLONASS模糊度固定率。
  (2)特殊观测条件下,特别是遮挡较为严重时,观测数据易出现粗差及周跳,可用观测数据十分有限且观测值精度不能提前获知,需要充分利用已有数据先验信息以期得到最优定位结果。本文先从定位的随机模型方面出发,首先总结了现有的高度角、信噪比随机模型的优缺点,然后提出了相对定位实时伪距噪声计算方法,并通过实测数据对三种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采用实时伪距噪声计算方法更能反映伪距观测数据的真实质量,可有效提高卡尔曼滤波浮点解精度,减少抗差迭代次数并提升定位解算精度。
  (3)特殊观测条件中粗差及周跳难以在验前阶段被完全探测识别,需要在验后进一步抗差迭代处理。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经典IGGⅢ抗差方案的基础上,对于未能识别的粗差,直接进行降权或零权处理;对于未能探测的小周跳,在下个历元再次被判定为异常后重置其模糊度参数。实测数据表明,改进方法可以有效抑制粗差观测值影响,同时及时处理了观测值中未能识别的周跳异常,较经典方法的抗差效果更优。
  (4)在本文提出的多GNSS融合动态相对定位模型的基础上,研制了GNSS融合动态精密相对定位软件,并分别利用实测的多GNSS观测数据、低成本接收机观测数据以及动态多粗差数据对软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软件具备单/多GNSS动态相对定位处理能力,在复杂动态观测环境下,三维解算精度优于0.1m。
其他文献
该文通过对广义控制算法深入的研究,并综合了国内外数字调节器设计的方法,研制出一种带有预测控制功能的通用型可编程数字调节器.文章首先对数字调节器和预测算法的国内外进展情况作了介绍.然后对预测控制原理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推导出了不必在线求解Diophantion方程、直接辩识控制器参数的、计算量少、实时性高的快速递推算法.第三章仿真的实验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在文章的第四部分,介绍了以嵌入式微处理器80
城市气候和水文变化是影响城市生态系统安全与人居环境质量的两大关键因素,在湿热地区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尤其显著,二者相互影响,但其作用规律并不明晰。本文基于能量、水量平衡原理和雨水温度测试仪的开发,通过连续的系统性观测,对能量分配和水文变化在湿热地区城市典型下垫面的作用规律进行探讨,揭示降雨对城市微气候的影响规律,得到主要结论如下:  (1)雨水温度预测及降雨期间典型城市不透水地面能量特征。  开发
该论文介绍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机仿真分析系统(RCSCSAS)是基于MS Windows平台,在Visual Basic环境下研制开发的,该系统依据钢筋混凝土有限元分析的方法,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及事件驱动的编程机制,完整地实现人机交互式的图形处理功能;显示混凝土结构的有限元网格、位移、应力分布和裂缝轨迹图,并能实现结构变形和裂缝开展的动态模拟.RCSCSAS系统是一套比较完整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机仿
表面流人工湿地具有投资费用低,运行简单,管理方便的优势,能够有效且广泛用于农业面源污染处理。表面流人工湿地的运行能力一般用水力性能和净化效果来评价。其中水力性能是前提,净化效果是目的。然而,因设计不当而造成污染物净化效果无法达到要求的情况屡见不鲜,为确立合理的表面流人工湿地设计参数,提高人工湿地水力性能和净化效果,本文基于EFDC模型,开展表面流人工湿地数值模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  (
表面流人工湿地具有建设费用低,运行维护成本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农村等欠发达地区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水体修复和生活污水处理。目前,表面流人工湿地的设计参数对水力性能和净化效果的影响程度和相关性尚不明确,污染物在表面流人工湿地中的主要去除途径和迁移转化规律相关研究较为缺乏,仍需要深入细致地开展表面流人工湿地的优化设计和氮素迁移转化规律试验研究。本文以表面流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分别开展了多因素多水平组
人们为了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时空分配,修筑起了许多高坝大库以拦蓄江河。高水头大单宽流量的大坝在宣泄洪水时,蕴含巨大水能的水流顺势而下,如果不加以控制,将会对下游建筑物、河床、边坡等造成巨大的冲击,因此泄水建筑物中常常需要设置合适的消能工。台阶消能工作为一种比较新型的消能型式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之中,尤其适用于与宽尾墩、消力戽或消力池联合消能的情境,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技术成熟、消能效果优良等特点。但其不
我国灌溉面积居世界第一位,其中水稻种植面积(约3000万hm2)居世界第二位,每年生产了全球37%的水稻产量,但也占用了我国约65%的农业灌溉用水量。如何面向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紧迫需求,进一步优化灌区作物灌溉制度,提高节水效益与用水效率,实现高效节水增粮与绿色生态环保的“双赢”,对促进灌区高质量发展和水资源可持续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黑龙江省和平灌区水稻种植区为背景,在系统分析国内外作物耗
学位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国家的重大战略。由于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导致河流夹带了大量的泥沙,对沿岸引水工程造成了严重的磨损破坏,影响水利设施的使用寿命。双吸式离心泵具有流量大、扬程高、空化性能好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沿黄高扬程提水灌溉泵站中。由于黄河含沙量高,过泵泥沙以悬移质细颗粒为主,颗粒与过流部件发生相互作用,使水泵的过流部件发生磨损破坏,导致水泵运行效率降低、振
大坝是一个多因素交互作用下的复杂非线性系统,大坝健康诊断是确保大坝安全运行的重要技术手段。蕴含大坝健康信息的监测资料通常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而且这些监测资料所传递出的大坝安全状态信息有时是冲突的,部分信息之间还具有强冲突性,这给大坝健康诊断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甚至会得出不符合实际的诊断结论。鉴于此,本文针对大坝健康诊断中监测信息之间可能存在的高冲突性证据问题,以信息融合领域的D-S证据理论为基础
在极端气候变化和强烈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城市洪涝灾害愈演愈烈,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水文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城市雨洪管理和暴雨防范的主要技术手段,城市洪涝模拟是当前城市水文学的研究热点。虽然经过多年发展,城市洪涝模拟技术得到了不断完善,但仍存在一普遍问题,即忽视雨水口泄流作用对于全过程水循环模拟的影响。例如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的SWMM在地表产汇流模拟中,直接将地表汇流量当作管道进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