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三种芋螺毒素的分离及鉴定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xcsw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芋螺属腹足纲软体动物,全世界约有500~700种,遍布世界各暖海区,我国有芋螺100余种,主要分布在西沙群岛、海南岛及台湾海域。芋螺毒素由芋螺毒液管和毒囊内壁的毒腺所分泌,每种芋螺的毒液中含50~200个活性多肽,且每种芋螺的毒素序列极少重叠。芋螺毒素多数由10~4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富含二硫键,可作用于各种离子通道和受体的类型及亚型。它们不仅可以直接作为药物,还可作为理想的分子模板用于发展新药先导化合物,对神经生物学也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旨在研究发现及鉴定新的芋螺毒素种类,从织锦芋螺,堂皇芋螺和大理石芋螺中分离、纯化、鉴定新的芋螺多肽,为进一步研究它们的生理及药理功能奠定基础。 我们于2007年4月在我国南海地区采集了三种芋螺,进行芋螺毒素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在芋螺毒素的初分离阶段,采用G-25凝胶层析、离子交换、RP-HPLC相结合的纯化方式对三种芋螺中的芋螺毒素进行分离纯化,共获得了53种芋螺毒素,其中包括23种织锦芋螺毒素,25种堂皇芋螺毒素和5种大理石芋螺毒素。对分离纯化的芋螺毒素进行了HPLC分析,证实了获得的芋螺毒素的纯度均达到85%以上。 在芋螺毒素的鉴定试验中,我们首先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方法确定其分子量,它们的分子量均在1000到4000之间。采用了Edman降解及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两种测序方法,对新发现的芋螺毒素进行了序列分析,共得到17个新的芋螺毒素序列,包括8个织锦芋螺毒素序列、8个堂皇芋螺毒素和1个大理石芋螺毒素序列,并对它们的序列特点及可能存在的生物活性进行了初步分析。
其他文献
<正>"从技术的变革来看,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的支持,消费升级之后,带来更多可选择、可优化、可改变的机会,来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消费需求。由此,拉开了第四次零售革命的大幕
2017年6月,黄璜首场个人画展“不妨——黄璜个展”(Might as well-Huang Huang Solo Exhibition)在了98艺术区Nuoart画廊开幕。作为艺术家黄璜的首次个展,策展人李恩多汇集了他近两年来的绘画创作共16件。这些作品通过多种媒介和艺术语言的综合,表达了黄璜内心深处对一种本真和真我的追寻与释放。值得一提的是,与画作一并得到展示的展墙上的68个关键词,是而立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