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水下兵器的发展,针对水下弹道测试系统的需求越来越多。水介质的密度远远高于空气的密度。弹丸在水中经历滚转、偏航、俯仰以及变速等多种复杂过程,准确测量弹丸运动过程中的姿态,对于水下弹丸运动特性测试有重要意义。针对水介质对弹丸测试的成像环境,利用脉冲激光及高分辨率数字成像技术,拍摄水下弹丸的实像,依据相机成像坐标系转换与相机标定方法,根据拍摄视场与相机选取的分辨率,以及通过弹丸速度及激光器闪光脉宽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水下兵器的发展,针对水下弹道测试系统的需求越来越多。水介质的密度远远高于空气的密度。弹丸在水中经历滚转、偏航、俯仰以及变速等多种复杂过程,准确测量弹丸运动过程中的姿态,对于水下弹丸运动特性测试有重要意义。针对水介质对弹丸测试的成像环境,利用脉冲激光及高分辨率数字成像技术,拍摄水下弹丸的实像,依据相机成像坐标系转换与相机标定方法,根据拍摄视场与相机选取的分辨率,以及通过弹丸速度及激光器闪光脉宽产生的弹丸成像模糊量等因素,完成了成像装置关键参数的选择及相关器材的选型。设计了一种基于脉冲激光器和两台高分辨率相机组成的双目视觉成像的水下实像拍摄系统并研制了拍摄系统控制器。时序控制器主要完成成像系统中脉冲激光器和相机工作的时序控制关系,时序控制器是基于多CPU结构组成的。定时和计时的数值由主控计算机通过232接口发送或读取。为了实现定时计时电路的稳定可靠工作,对来自定时启动外围设备及本地触发装置的信号进行了滤波整形和扰动抑制,利用光耦元件来隔离输入输出多路信号之间的串扰,采用功率驱动电路为脉冲激光器提供满足驱动能力的输出信号;通过内部485、外部232通信模式实现了PC到单片机主机,单片机主机到单片机从机之间的通信,完成系统的控制和数据传输功能。设计基于多微处理器的时序控制程序,主机单片机程序主要实现时序控制器与工控机的RS232通信,完成脉冲激光器的闪光时间和相机快门打开时间设置,并设计多机通信模块将数据传输至特定从机;从机单片机程序接受主机发送的特定脉冲激光器或相机快门时序参数,当接收到过靶触发信号后,依据工控机下发的时序指令,产生相机信号、脉冲激光器控制信号与脉冲激光器调Q信号这三类输出信号,信号通路数量可扩展,同时对弹丸炮口触发信号和激光器反馈信号计时,实现弹丸过靶计时功能,经过验证该时序控制器达到时序精度要求。提出采用小波阈值化的优化方法实现图像降噪,提出采用小波包分解的方法进行水下弹丸边缘检测,利用霍夫变换实现直线转换,对于弹丸边缘特征线方向向量进行交会测量,完成弹丸俯仰角和偏航角的解算。完成静态实验和验证。搭建成像装置,拍摄水箱中不同角度的弹丸,对比俯仰角与滚转角的真实值与测试结果。结果表明,设计的水下弹丸姿态测试系统可以较为准确地完成弹丸姿态测试,设计的时序控制器通过实验验证,该水下弹丸姿态测试系统具有可行性。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迅速,科技成果也是日新月异,人类对服务机器人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但是目前服务机器人对场景理解不够,智能化程度不高,严重阻碍了服务机器人的应用与推广。同时定位与建图(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技术是提升服务机器人智能化的一项核心技术,广受工业界与学术界的研究者们关注。但是当前常用的SLAM系统通常都是基于静态环境的,在室内
飞行自组网(Flying Ad Hoc Network,FANET)是由若干无人飞行器组成的特殊移动自组织网络,被广泛应用于有临时通信需求的场合中。由于FANET组网成本高、技术复杂,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大多基于仿真,移动模型作为仿真实验的关键组成部分,影响着路由协议设计及其他算法性能评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然而,当前所提出的移动模型未考虑FANET节点的移动特征及节点之间的运动相关性,也未考虑到障碍物
本论文基于某视距无人机通信设备的任务需求,该通信设备工作在C波段,为了提高通信距离,地面接收天线采用定向天线,且波束宽度较窄,因此地面设备需要自动跟踪无人机。目前常用的自动跟踪方式包括:顺序波瓣法、圆锥扫描和单脉冲技术。其中顺序波瓣法和单脉冲属于等信号法,圆锥扫描法属于最大信号法。三者又以单脉冲跟踪方式跟踪精度最高,响应时间最短,为最常用的跟踪方式。本文研究了国内外无线电跟踪技术,从无人机测控系统
通过对肺内气体含量的空间分布进行定量显示,建立肺的通气模型,对肺癌的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和研究价值。肺器官的通气过程是肺内气体含量变化的过程,也是肺组织因气体含量变化产生形变运动的过程。图像配准技术能够通过建立图像间的空间对应实现对肺部呼吸运动形变的估计。因此,建立肺的通气模型关键在于图像配准。然而,由于肺器官是典型的运动器官,在呼吸过程中会发生复杂的、不同形式的形变,导致肺部图像配准十分
我国是用电大国,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电力线作为电网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电力系统和电网稳定安全运行的基础。我国长距离电力输送和短距离电力配送的电力线基本采用钢芯铝绞线,而钢芯铝绞线会在极端天气等影响下产生不同形式的故障,其中以异物附着和电力线断股最为常见。因此,定期对电力线进行巡检是保证电能稳定安全供给和保障国民经济的关键。现有的人工巡检方式很难满足我国庞大且复杂的输电网络维护
目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采用“等同现浇”的思想进行设计,但实际上装配式节点的整体性较现浇节点差,预制混凝土与后浇混凝土之间存在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在较长的服役时间内混凝土及钢筋等材料的力学性能将发生退化,这些因素都将影响装配式节点的抗震性能,导致装配式节点抗震性能随着服役期的延长而退化的状况相较于现浇节点更加明显。本文通过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连接节点缩尺试件的动力加载试验及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节点
反激变换器由于其体积小、结构简单、成本低而广泛应用于中小功率场合,隔离型有源钳位反激变换器能提高变换器开关频率,具有高功率、小体积及安全可靠的特性,在手机快充、笔记本电脑等恒流场合得到了较多应用。当前隔离型有源钳位反激变换器采用光耦反馈电路,因此无法避免光耦的非线性、老化、温度漂移及工作温度范围有限等问题。原边反馈控制方式可以移除光耦,然而由于变换器寄生、非线性及单一控制方式的影响,当前隔离型原边
高分辨率医学图像可以为医生提供更丰富的病理信息,提高诊断的可靠性。核磁共振成像(MRI)是临床上常用的成像技术,当前,获得较高分辨率的MRI图像一般有两种途径:延长扫描时间和使用更精密的仪器,然而,延长扫描时间要求病人长时间保持静止,因此并不适用,而使用更精密的仪器显然导致成像成本增加。图像超分辨重建能够利用图像处理方法将已有的低分辨率图像转换成高分辨率图像,因此,在提高MRI图像质量方面更具应用
电流传感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在线监测、继电保护、电力检修、智能设备控制等领域均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以及电子设备健康监测概念的提出,急需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为其控制决策提供信息支撑。本文采用磁致伸缩材料与音叉谐振器复合结构的谐振式磁传感器,设计了谐振式电流传感器,具有体积小、功耗低、灵敏度高等优点,且可以用于交直流电流的测量。通过理论分析、有限元仿真和实验测试对所设计的谐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