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冲击对中老年在职群体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sc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我国逐渐由人口红利期进入人口负债期,未来三十年年轻劳动力将减少30%,呈现中老年在职群体的人口占比多而劳动参与率走低的不利局面。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要“综合应对劳动适龄人口下降,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提高大龄劳动力劳动参与率,增强大龄劳动力就业能力”,延迟退休方案也公布在即。延迟退休并非所有群体同步进行,而是从目前退休年龄偏低的中老年在职群体逐步开始实施。挖掘现有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尤其是中老年在职群体的工作潜能也是政策的重要施力点。因此,亟需考察该群体是否具备足够的健康条件支撑。“老龄健康”问题是社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重大议题,如何改善中老年在职群体健康状况从而充分挖掘该群体劳动力资源是本文拟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综合CHARLS项目2013年和2015年(2017年5月发布)数据,以健康变化(变差)作为一项自然实验,将样本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运用双重差分法(DID)分析健康冲击对中老年在职群体劳动参与和劳动供给时间造成的影响,同时采用急性疾病冲击作为自评健康的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此外,由于不同性别受到健康冲击后在劳动力市场上反应差异较大,本文将样本分性别进行讨论并纳入个体异质性,通过回归分析法更精确地评估健康冲击对劳动供给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健康状况变差对中老年在职群体劳动参与均有显著负向效应,男性和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说明有因病提前退出劳动力市场的现象;二是健康变差后男性明显减少劳动供给时间,然而全年劳动供给时间依旧维持在较高水平,且普遍高于女性。虽然女性劳动参与率降低,但条件于劳动参与的劳动供给时间并未减少甚至有所增加,可以说明中老年在职女性群体中存在一定程度“无休止劳动”的现象。上述研究有助于了解我国中老年在职群体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供给现状和健康问题,解决平衡中老年人福利和社会养老负担的政策难点,发挥老龄人口正面作用,为公共卫生和退休政策提供借鉴,推动我国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延续第二人口红利。
其他文献
在工业应用和家用电器的运动控制方面,越来越多的设计人员开始使用变速电机.与普通的电机相比,变速电机的效率较高,费用较低,音频噪音也较低,产生的电气噪音较小,振动较弱,因
随着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搜索引擎、云计算、数据安全技术等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产生、数据挖掘、数据安全和搜索引擎技术成为了互联网金融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