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小康社会思想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nt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康,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是人民不断奋斗的目标。在追求这一理想过程中,许多仁人志士都提出了自己对小康的设想,中国共产党人为此也进行了不断的探索。我国早在《诗经》中就有了人们对小康的描述,文中指出,老百姓终日劳作不止,就是为了过上小康的生活。到了近代,小康、大同的理想模式得到了进一步的阐释和发展。康有为对小康社会思想做了实质性修正,他把人类社会看作是不断处于进化和发展的过程,从而把人类社会的进程分为三个阶段:据乱世、升平世(小康)、太平世,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用资产阶级的观点对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小康进行了改造。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确立了“世界大同”的思想,是论述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模式的第一人。总之,尽管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对理想中的小康社会做出了不同的规划,但是这些理想都没有得到实现,不过人们对小康的追求却从未中断过。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推进,毛泽东等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消灭阶级和实现大同的奋斗目标。然而由于历史复杂的原因,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再一次受到阻碍。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才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把我国四个现代化的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中国式的现代化,并且第一次用小康来描述中国的现代化,他赋予小康以小康社会和小康生活两重涵义。在此基础上,邓小平描绘了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并依据小康社会的构想提出了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从此我们开始了建立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随着小康社会的建立,世纪之交,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的领导集体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并且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四个方面来诠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在发展战略步骤问题上,“新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更加符合实际。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五个方面的新要求,这不但丰富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想的内容,同时也表明我们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决心。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技术的日益完善,人们对对切削加工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世界不同的国家都在切削技术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切削加工技术手段在不断地进步,高速切
在石油化工的生产、运输中,静电放电时常带来极大的危害,许多起火爆炸都因静电引起.文章介绍了静电的产生与危害,以及防护措施.推广和加强防静电措施,对于化工生产、运输的安
当今社会,社会进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得食品安全备受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屡见不鲜。本文通过分析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的现状,详细的阐述了其未来发展前景,并结合各地区实际发
执政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基本范畴,是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大党,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发展与创新,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丰富,也是
本文通过介绍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从寻找质量建党与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出发,分析了我国政府部门引入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质量建党的指
目的通过N-乙酰基-丝氨酸-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干预,观察其对活化肝星状细胞(HSCs)的增殖以及合成和分泌细胞外基质(ECM)的影响。方法大鼠原代HSCs分离、培养和鉴定后,分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加快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战略目标的提出,保护和发展农民利益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追寻的目标。在我国,农民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
水源地安全评价及达标建设是保障供水安全的重要举措,是水利工程补短板和强监管的重要体现。该文以云浮市西江水源地为例,围绕水源地水量、水质、监测及管理等保障内容,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