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康,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是人民不断奋斗的目标。在追求这一理想过程中,许多仁人志士都提出了自己对小康的设想,中国共产党人为此也进行了不断的探索。我国早在《诗经》中就有了人们对小康的描述,文中指出,老百姓终日劳作不止,就是为了过上小康的生活。到了近代,小康、大同的理想模式得到了进一步的阐释和发展。康有为对小康社会思想做了实质性修正,他把人类社会看作是不断处于进化和发展的过程,从而把人类社会的进程分为三个阶段:据乱世、升平世(小康)、太平世,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用资产阶级的观点对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小康进行了改造。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确立了“世界大同”的思想,是论述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模式的第一人。总之,尽管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对理想中的小康社会做出了不同的规划,但是这些理想都没有得到实现,不过人们对小康的追求却从未中断过。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推进,毛泽东等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消灭阶级和实现大同的奋斗目标。然而由于历史复杂的原因,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再一次受到阻碍。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才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把我国四个现代化的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中国式的现代化,并且第一次用小康来描述中国的现代化,他赋予小康以小康社会和小康生活两重涵义。在此基础上,邓小平描绘了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并依据小康社会的构想提出了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从此我们开始了建立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随着小康社会的建立,世纪之交,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的领导集体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并且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四个方面来诠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在发展战略步骤问题上,“新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更加符合实际。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五个方面的新要求,这不但丰富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想的内容,同时也表明我们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