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移区气粒两相流动传热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wjw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微纳尺度流体流动与传热传质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微型固体能源动力系统为代表的微尺度气粒两相流动传热问题受到学者广泛关注。现有气粒两相流研究通常将微颗粒相处理为宏观尺度颗粒,微尺度条件下气-粒相间动量与能量非平衡效应未予充分考虑,微尺度效应对气粒两相流动传热特性影响规律尚不明晰。基于上述原因,本论文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深入研究:1.滑移区非受限空间气-粒流动传热研究。考虑微尺度条件下气体变物性/可压缩效应,构建了滑移区气-粒流动传热数值计算模型,颗粒表面采用速度滑移和温度跳跃边界条件刻画气-粒相界面处速度与温度非连续特征。研究发现,随克努森数增大,颗粒表面速度滑移相应增大,颗粒周围气体低速区收缩,颗粒所受拖曳力减小;随克努森数增大,颗粒表面温度跳跃亦相应增大,温度跳跃削弱气-粒间传热,颗粒周围高温区域收缩,传热努谢尔特数减小。颗粒表面温度上升导致气体粘性增大,颗粒所受拖曳力增大;气体导热系数与温度跳跃随颗粒表面温度上升而增大,传热努谢尔特数相应减小。研究同时表明,气体变物性及可压缩性效应在微尺度气-粒间流动传热过程中不可忽略。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考虑微尺度效应以及颗粒表面温度影响的气-粒间流动传热准则方程。2.滑移区受限空间气-粒流动传热研究。构建了微尺度受限空间内气-粒流动传热三维数值计算模型,模型中将气体考虑为可压缩/变物性流体,颗粒表面以及微通道壁面均采用速度滑移和温度跳跃边界条件以考虑气-固相交界处速度与温度非连续性。研究表明,随克努森数增大,颗粒表面拖曳力系数及传热努谢尔特数都相应减小;随颗粒表面温度上升,气体粘性增大,颗粒表面拖曳力增大,而传热努谢尔特数随之减小。相较非受限空间工况,发现当阻塞率大于1/8时,受限空间对气-粒间传热过程强化作用已逐渐显现。3.受限空间微尺度气粒两相流研究。在上述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的微尺度气粒两相流计算模型,对受限空间微尺度气粒两相流动与传热问题开展研究。发现颗粒表面微尺度效应对颗粒运动轨迹影响明显,微颗粒运动过程明显滞后于宏观尺度颗粒。斯托克斯数较小时,颗粒能及时响应流场变化,可较好地跟随流体运动;大斯托克斯数条件下,颗粒受自身惯性影响愈加明显。研究同时发现,热泳力对微颗粒在受限空间中运动轨迹影响不可忽略,增加通道内部圆柱壁面温度,可提高通道壁面对颗粒的捕获效率。
其他文献
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锂离子电池受到自身有限的比容量的限制,已不能满足迅猛发展的新兴行业的需求和人们对便携电子设备以及纯电动车的续航追求。开发替代锂离子电池的下一代高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中天然存在大量接缝,这些接缝是结构的薄弱环节。国内外研究者利用各式开缝法或在墙体中加设耗能装置,将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设计成耗能剪力墙的做法也成为一大
由于地震作用、资源采陷以及大量降水等造成的场地变形对埋地管网的安全运行有着重大威胁,因此,研究场地变形下埋地输液管网的力学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自行设计的试验装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城市中出现了高层建筑和低矮建筑并存的地貌。高层建筑的存在将显著改变低矮建筑周围的气流流动状态,影响其屋面风荷载特性,这可能会对按照单体进行抗风设计的低矮屋盖结构安全性构成威胁,但目前尚缺少高层建筑对低矮建筑屋盖结构风振响应干扰效应的研究。本文通过分析风洞实验数据,研究了高层建筑在低矮建筑下游(0°风向角)、与低矮建筑并列(90°风向角)、在低矮建筑上游(180°风向角)三
遗传变异是林木长期适应外界复杂环境的先决条件,利用林木的遗传变异进行定向育种是林木分子育种的趋势。基因突变是一类重要的可遗传变异,深入理解基因突变与蛋白结构功能之
在工业机器人卷烟自主码垛过程中,卷烟包件的不规则性给工业机器人流程化作业带来困难。面对这样的困难,实时反馈目标物体信息给工业机器人是一种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加入视觉
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在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们并不翻译成蛋白质,而是通过转录、转录后及翻译水平调控相应的靶基因表达[1]。近年研究表明,nc
地面吹干机已被广泛应用在火车站、机场以及大型商场等地。传统地面吹干机利用大风量,贴地高速射流来吹干地面,具有快速吹干地面,使用方便等特点,但其有较大脚踝吹风感及噪音等缺点。在吹出气流利用上,此类吹干机吹出射流只有较少部分气流直接接触地面,出口射流动能利用率低,造成不必要的能量损耗。地面吹干机已渐渐步入我们的生活,但对其的研究却很少,本论文希望能在地面形成气膜,为地面吹干机的效率提升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背景及目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neuralgia,TN)、舌咽神经痛(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GN)、面肌痉挛(Hemi facial spasm,HFS)由于共同的发病机制,被称为颅神经血
采用天然气和柴油的双燃料发动机能够显著降低有害排放产物,是船舶柴油机减排的重要措施。双燃料发动机由于其较高的燃烧温度和爆发压力,需对其结构强度和运行可靠性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