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间隔对大脑诱发电位影响的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y_8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大脑功能原理的探讨已成为当今科学研究的热门课题。本课题就大脑对连续刺激信号的诱发电位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本课题采用成对刺激模式(paired-stimuli paradigm),研究了在如下三种刺激情况下前刺激S1对后刺激S2的诱发电位的影响问题即前脉冲抑制问题:(1)前刺激S1和后刺激S2皆为听觉刺激信号; (2)前刺激S1和后刺激S2皆为视觉刺激信号; (3)前后刺激为交叉感觉通道的刺激信号,这其中包括前刺激S1为视觉刺激而后刺激S2为听觉刺激的视觉-听觉交叉刺激,以及前刺激S1为听觉刺激而后刺激S2为视觉刺激的听觉-视觉交叉刺激。对大脑的前脉冲抑制或感觉门控机制进行研究,探讨大脑在响应感觉刺激信号时的电生理特性,确定大脑的哪些区域参与调控了大脑的感觉门控,可以推知大脑在信息处理时的工作原理,从而揭示大脑的认知功能,因此本课题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本文通过对前后刺激诱发电位的波形、幅值和潜伏期进行比较分析,通过绘制后刺激S2诱发电位的幅值响应曲线、峰峰值响应曲线和诱发电位能量响应曲线,展示了随着ISI的变化前刺激S1对后刺激S2诱发电位影响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中长潜伏期诱发电位容易受到意识注意的影响,但在三种刺激情况下,前刺激S1对后刺激S2的中长潜伏期诱发电位的影响作用具有非常明显而又稳定的规律性。前刺激S1对后刺激S2的诱发电位有抑制作用,抑制作用的程度则随着刺激间时间间隔(Inter-Stimulus Interval, ISI)缩短而逐渐增强,当刺激间时间间隔(ISI)比较小时,前刺激S1完全抑制了后刺激S2的诱发电位的产生。这种抑制作用反映了大脑对有固定时间间隔的连续刺激的一种响应模式,我们提出其生理实质是脑诱发电位随ISI的缩短而产生的不应期效应,这提示了大脑连续接受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是有一定阈值的。造成这种不应期效应和抑制作用的原因,是由大脑在信息处理中的保护机制原理造成的。前脉冲抑制的规律也揭示了大脑在信息处理时所遵循的时间优先和时间加权编码的大脑信息处理原理。视觉和听觉交叉通道刺激的实验结果从电生理的角度对McGurk效应和听觉诱导视觉幻觉现象提供了一定解释。
其他文献
烟草行业从卷烟生产到卷烟销售,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税收都作出了积极贡献。而卷烟营销队伍在其中也承担重要角色,发挥巨大作用。在当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面对新的行
【目的】(1)采用材料直接与细胞因子复合的方法,探求该实验所用的纳米陶瓷人工骨能复合的最大VEGF的量及其在体外的缓释规律.(2)观察复合有不同浓度的VEGF的纳米陶瓷人工骨在体外
为分析黑龙江省完达山林区马鹿种群生存状态,制定科学有效地保护措施,从分子水平研究了种群数量和性比。2006、2007两年冬季跟踪马鹿足迹链,于五泡林场共搜集210份粪便,以成功提
近年来,致密油已成为全球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之一。通过对巴肯、鹰滩等美国典型致密油开发区域和长庆油田、新疆环玛湖区域的致密油开发地面建设模式和技术等的分
为了推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建设成为增强农业创新发展的必由路、产业转化升级的中转站和科技成果落地的实验田。现代农业示范园能以点带面推动农业产业发展,起到引领农业高科技的示范作用,但目前我国农业园建设用地占农业用地的比例不到2%,农业示范园作为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主体责任和功能尚不明确,综合效益也有待提高。本文以草庙集乡现代农业示范园为研究对象,对示范园内的区位条件、生
<正>4月29日是2019北京世园会倒计时一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4月28日上午,在北京延庆区八达岭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了以"花开新时代"为主题的2019北京世园会倒计时一周年活动。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