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城乡结合部环境综合整治模式研究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b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资源的利用、自然环境改善、空间布局、社会环境,城乡之间的磨擦、矛盾以至冲撞,以及如何保护环境等问题,引起来了广大学者的研究。   目前,银川市的经济发展迅速,处于银川市城乡结合部的地区人口增长幅度较大,生活垃圾日益增多,环境资源短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因此,对银川市城乡结合部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迫在眉睫。   本文以银川市城乡结合部为研究对象,以城乡结合部环境综合整治的内涵及必要性为基础,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通过实地考察,系统研究了银川市城乡结合部环境问题,并探讨了银川市城乡结合部环境问题的整治模式。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对银川市城乡结合部范围进行了界定。以银川市三区2010年1:10000的遥感影像图为依据,使用ENVI4.2软件识别图像,采用人工目视判读方法对城乡结合部进行提取,根据对银川市主城区遥感影像的解译以及实地考察,得出银川市主城区城乡结合部范围。北以贺兰山路以北,G0601银川绕城高速以南的镇北堡镇、丰登镇,南以金凤区良田镇,西以贺兰山以东,沿山公路沿线的镇北堡镇,东以109国道、丽景南街至掌政镇、通桥乡,京藏高速及银古高速公路穿插其中的区域为典型城乡结合部区域。然后根据断裂点模型对银川市东边的城乡结合部区域进行验证。   (2)对银川市城乡结合部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银川市城乡结合部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城市快速扩展,人口剧增带来的生活垃圾、城市中心区域淘汰搬迁至城乡结合部的工业、设施农业、家畜养殖业以及物流产业带来的水、大气、土壤、固废、噪音五个方面的污染。然后建立指标体系,根据专家打分,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银川市城乡结合部的环境进行了评价,认为生活垃圾与工业废水的排放对城乡结合部环境影响最大。   (3)通过对已有城市、乡村整治模式的分析,提出银川市城乡结合部环境自主治理,并提出针对水域养殖业限制网箱、围网面积,减少外源性饵料投入;土地整理产业化运作、规范农药化肥使用、回收废旧农膜,加快养殖业无害化工程;居民自主管理街区环境与发展绿色物流的整治模式。
其他文献
森林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森林火灾是对森林破坏和影响最严重的灾害之一,森林火灾不仅严重破坏森林资源,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
当今世界是一个构建于移动之上的社会,移动性乃是现代社会的本质特征。移动性作为一种宏大的叙事理论,被运用于许多社会科学领域的问题分析。物理移动、物理移动所承载的社会意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宁夏回族自治区面临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因此,利用现有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尤其是太阳能光伏产业便成为宁夏的重要举措。作为全国太阳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