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民智的发展,舆论的力量愈来愈强大,可以渗透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于可以一定程度的影响到司法的公正。在分析舆论对司法公正的影响时,应当从舆论对司法的影响的逻辑过程和舆论对司法的具体作用效果出发,然后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和建议。本文一共四章内容,结构按照上述逻辑设计。第一章从公众和法律职业群体分离的角度,分析了舆论异化于司法的原因,证实了舆论对司法影响的客观性。并参照已有的舆论学理论,利用韦斯特利和麦克莱恩模式建立了舆论影响司法审判过程的模型,通过这一模型可以有助于理解舆论影响司法公正的具体过程,发现了在舆论场的影响下行政机关更容易做出干扰司法的行为,同时舆论场也会独立的影响法官个体的独立性,通过这些发现有助于进一步得出结论和建议。第二章具体从正反两个方面列举了舆论对司法公正的具体作用。从舆论监督和司法公信力的角度分析了舆论对司法公正起到的积极作用,充分肯定舆论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从审判独立的削弱、朴素公正观念对法治的削弱和舆论媒介把关人的专权的角度分析了舆论对司法公正起到的消极作用。第三章从结果意义上的司法公正出发,探讨舆论与司法公正的关系,发现了舆论影响司法的效果和社会总体利益不是普通的直线线性关系,是一种曲线线性关系,其可能在司法机关一定程度受舆论影响的情况下,使社会总体利益达到最优。并以此结论为基础进一步分析舆论的限度,合理限制舆论的最根本的出发点是防止舆论绑架司法,使司法完全成为舆论审判的工具,严重威胁司法机关的独立地位。第四章则旨在提出建议,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使舆论和司法各司其职,最终达到良性互动。具体包括:审判机关应该适度考量舆论关注的法律事实、审判机关坚守审判独立的底线和以舆论引导替代舆论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