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彭州林场是我国四川盆地盆周西缘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点实施区域之一,在四川生态建设、水土保持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选取彭州林场的银厂沟工区最为研究对象,以1:10000地形图及林相图作为基本资料,结合MODIS卫星图片,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应用景观生态学对景观格局研究的相关原理及方法,研究银厂沟工区的景观格局现状,得出以下结论:
(1)银厂沟工区面积26414.16hm2,自然森林景观面积占绝对领导地位,占总面积的99%以上,银厂沟景观实际上就是森林景观。
(2)银厂沟工区中,疏林地的景观面积为6755.82hm2,是所有景观要素中面积最大的,灌木林地的斑块平均面积最大,达到40.82hm2。在各种景观类型中,阔叶林的形状最为简单,AWMSI值为2.16,表示所受人为干扰相对最小。未利用地的AWMSI值比阔叶林稍小,说明未利用地所受的人为干扰也较小,更趋于自然地状态。针叶林由于生态学特性,为了保持群落内部的稳定性,斑块形状更为简单。
(3)未利用地和阔叶林的斑块平均距离最大,达到235.48和218.74。而散布与并列指数最大,为78.92和66.27,表明在所有景观类型中,未利用地和阔叶林的破碎化程度最高。未成林地相对而言更集中分布。由于未利用地受人为干扰较小,说明本身并未被利用。未成林地虽然破碎化程度较低,但只集中在阴坡向,其他坡向分布较少。
(4)银厂沟工区的景观多样性指数H=6.56,景观丰度为178,类型非常丰富,景观信息含量高;均匀度E=0.97,分布均匀性中等。聚集度C=55.23,破碎化指数FN=1.33,聚集程度较低,景观分布较离散,破碎化程度较高。银厂沟工区的异质性程度较高,整个区域由灌木林地、阔叶林、疏林地共同成为景观的基质,面积分别为整个景观的25.14%、18.23%和25.54%。在整个景观中占据绝对优势,控制着整个景观的能流、物流和物种流,在整个景观功能上起着重要作用。
(5)银厂沟工区的自然景观类型主要分布在2100m~3900m,坡度多在25°以上,多偏向于半阴坡、阴坡、半阳坡,这是该区域的地形、植被类型等特点以及人为干扰的综合影响的结果。在银厂沟工区海拔垂直带1200m~2100m范围,25°以下的景观类型分布较少,只占全部景观面积的10%左右。意味着在银厂沟工区低海拔、低坡度内,土壤基质较好,养分充足的范围内分布的植被相对较少。
(6)在整个研究区域内,防治水土流失能力较强的景观要素类型主要分布在较低海拔2400m-3300m、坡度25°~35°的范围,面积较小;防治水土流失能力较差的景观类型分布在海拔3300m以上地区的大于35°的较高坡度范围内,面积相对较大。
(7)银厂沟工区土壤侵蚀较为严重的区域面积,占整个景观面积的13%左右,有土壤侵蚀现象的区域约占总面积的40%,也就说银厂沟工区有土壤侵蚀的面积比较广,在以后的经营管理中应加强土壤的管理,恢复土壤侵蚀严重区域土壤肥力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