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不同矫治器、粘接方式对青少年男性固定矫治患者周健康的影响。 方法: 纳入120例男性固定矫治患者,年龄11~16岁,平均(12.92±1.40)岁,分为4组:传统矫治器直接粘接组30例(组1),传统矫治器间接粘接组30例(组2),自锁矫治器直接粘接组30例(组3),自锁矫治器间接粘接组30例(组4)。分别测量矫治前(T0)和矫治后1个月(T1)、2个月(T2)、3个月(T3)的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 B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 PD)和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 AL)。 结果: 所有患者矫治后BI、PD均随时间明显上升(P=0.000)。自锁矫治器组BI、PD较传统矫治器组无明显差异(P>0.05)。自锁直接粘接组尖牙BI低于自锁间接粘接组(P=0.001),两组第一磨牙、侧切牙、中切牙BI对比均无差异(P值均大于两两比较校正检验水准0.008);传统直接粘接组尖牙BI低于传统间接粘接组(P=0.000),两组第一磨牙、侧切牙、中切牙BI对比均无差异(P值均大于两两比较校正检验水准0.008);而直接粘接组与间接粘接组PD比较并无差异(P>0.05)。 结论: 固定矫治后患者的牙周指数(BI、P D)均随时间上升,自锁矫治器对比传统矫治器在口腔维护方面不具有明显优势,直接粘接较间接粘接有利于青少年固定矫治患者牙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