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劳动合同期限的决定机理及其效应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o1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签订劳动合同是劳资关系制度化、法制化的重要措施,劳动合同期限是缔结劳动合同所必须约定的基本内容。中国民营经济原来存在劳动合同签约率低和签约短期化问题,2008年国家出于保护广大劳动者利益,对《劳动合同法》进行了重大修改,增加了对企业不签订劳动合同的处罚规定,加强了对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使用限制,对实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作了规定。此后,民营企业劳动合同签约率低的现象得到有效改变,但劳动合同短期化现象仍然存在。对于民营企业劳动合同的期限的决定、不同劳动合同期限对企业劳资关系的影响、劳动合同短期化是否与劳资矛盾增加、劳资关系和谐相关等问题,国内外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经验上都缺乏系统研究,政府制定相应劳动政策也缺乏实证依据。为此,本文通过对浙江民营企业调研,对中国民营企业里不同期限类型劳动合同的决定机理及及其效应进行理论和经验分析,以期探明问题,为科学制定劳动政策提供参考。本文在已有劳动合同期限的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决定劳动合同期限的两大主体:企业和劳动者的行为决策,并用成本-收益分析和阱弈论分析劳动合同期限的决定因索。其次,提出劳动合同期限和谐效应和效率效应的分析框架和劳动合同期限效应的形成机理,阐明产业短期和长期劳动合同的效应的内在逻辑。最后,通过对浙江温州和台州地区30家企业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会,并运用SPSS对问卷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采用Heckman两步法和Oaxaca-Blinder分解对所提出的理论进行了验证和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是:第一,民营企业里无劳动合同员工、长期劳动合同员工、短期劳动合同员工三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特征差异,整体上人力资本水平高的劳动者签订长期劳动合同的概率高,而人力资本水平低的劳动者进入无劳动合同工作的概率高。分析发现,劳动力市场经验越丰富的劳动者,被选入长期劳动合同的概率越高,受教育水平越高的劳动者,选择无劳动合同的概率越低;此外,女性及已婚的劳动者选择长期劳动合同的概率高。第二,民营企业里那些签订长期劳动合同的员工与签订短期劳动合同、无劳动合同的员工在工作上存在明显的特征差异。结果显示,非制造业企业理倾向于使用长期劳动合同,制造业企业使用短期劳动合同和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概率更高。对技术知识要求较高的岗位签订长期劳动合同的概率更高,仅要求技术知识较低的岗位签订短期劳动合同的概率更高。第三,民营企业过高的履约成本会导致劳动合同期限短期化,并使得短期合同转为长期合同更为困难,从而使短期合同“垫脚石”(Stepping Stones)的作用不明显,制约劳动合同期限的效能。第四,长期劳动合同与短期劳动合同存在不同的和谐效应。只有在长期劳动合同工中有显著的和谐效应,表明长期劳动合同更有利于劳资关系的和谐发展。
其他文献
军交运输正规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是落实“保障有力”总要求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巩固、完善、发展、创新”的方针,在进一步深
<正> 20世纪60年代的一个标志,是每个资本主义国家都出现了妇女解放运动,这是个阔别了50年的社会现象。由巾帼斗士掀起的这股“第二次浪潮”始于北美,并迅速向外传开。英国和
刑法中的法规竞合关系尤为复杂,优、劣位法条在立法的层面上互相补充,因只能择一适用在司法的层面上又互相排斥。优位法条的区分与适用规则的建立是法规竞合研究的理论出发点
计算机科学可视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工业CT图像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它在无损检测领域得到广泛地应用。其运用图像处理技术及计算机图形学,能够实现将工业CT图像序列通过相关
本文从生涯管理的角度对岗位轮换的实质进行了分析,揭示了企业内调适性岗位轮换、任务性岗位轮换和发展性岗位轮换存在的现实依据,阐述了岗位轮换对员工生涯发展、企业组织效
曲轴作为发动机内部最主要的运动部件,在发动机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在周期性变化的气体压力、运动质量惯性力及其力矩的作用下,其内部产生迅速变化的拉、
目的查清广东省梅州各市、县(市、区)农村饮水卫生现状,为改水防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有代表性水源为调查对象,以村为单位,抽查3个饮用水源,其中1个集中式供水水源,2个分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考察蔡元培与《新青年》的关系。第一、考察蔡元培与《新青年》同人的聚集;第二、分析蔡元培见于《新青年》上的文字;第三、论述蔡元培与《新青年》的几个革
<正>自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的总要求后,生态文明建设很快成了上上下下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同层面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作为县(市)、区一级政府怎样
自然保护区作为一种保护资源的手段,在我国发展已有较长的历史。2000年之后,开发旅游逐渐成为自然保护区开发的常规措施,从此我国的旅游业的发展与自然保护区的结合日益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