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80例垂体腺瘤手术前MR中肿瘤生长与蝶窦发育的三维结构,分析肿瘤质地、侵袭性、生长方向及肿瘤与鞍底的关系,指导单鼻孔经蝶入路手术,结合手术实践情况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肿瘤的全切除率。 方法:所有病例术前行 MR矢状位、冠状位、轴位平扫或增强扫描。以矢状位为标准分析蝶窦气化情况,将蝶窦分为全鞍型、鞍前型和甲介型三类,为手术路径提供可靠依据;以矢状位与冠状位扫描分析蝶窦与鞍底的关系,了解蝶窦内分隔的多少和骨嵴的生长方向,分隔对鞍底的支撑以及鞍底的厚度,分隔以单腔多见,双腔、三腔以上较少,分隔骨嵴对鞍底有支撑作用,肿瘤对鞍底侵蚀程度轻;通过冠状位了解肿瘤对鞍底、海绵窦、海绵间窦、颈内动脉的侵袭程度以及肿瘤向鞍上的生长方向,分析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MRIT1、T2加权成像中信号的高低了解肿瘤的质地,在T2WI呈高信号多表现质软,稍高信号者质地中等,等信号、稍低信号者质地较韧。通过轴位扫描可以了解肿瘤的高度与直径大小。所有病例均行单鼻孔经蝶入路显微镜下切除肿瘤。 结果: MR对蝶窦的三维形态及与鞍底、肿瘤的关系显示清楚。蝶窦气化中全鞍型为68例,鞍前型为12例,甲介型0例;蝶窦内有分隔23例;肿瘤大于30mm以上的26例患者显示肿瘤向海绵窦浸润者5例;41例 T2表现等信号与稍低信号,其中36例质地硬,18例泌乳素>150μg/L,15例肿瘤质地软,容易刮除。侵袭海绵窦5例,1例鞍底完全被破坏,其余4例中有3例显示鞍底向一侧明显倾斜。本组病例全切除46例(57.50%),大部分切除22例(27.50%),部分切除12例(15.OO%)。通过对MR矢状位、冠状位、轴位三维分析,可为经蝶手术提供间隔与鞍底确切的关系,对手术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结论:1.通过MR的三维形态的影像观察,分析蝶窦的发育情况、蝶窦的气化分型以及蝶窦内的分隔,全鞍型、鞍前型蝶窦是单鼻孔经蝶手术的绝对适应症,而窦内的分隔只对手术中的鞍底定位于术中按中线操作造成干扰。 2.MR是垂体腺瘤首选影像学检查和诊断方法,在显示肿瘤轮廓和确定肿瘤与鞍区软组织结构的关系有明显优势,对肿瘤的生长方向、肿瘤质地和侵袭性提供了可靠的形态学依据,对单鼻孔经蝶手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