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建模仿真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nubaijia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脏病是威胁人们生命健康最重要的疾病之一。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是当今临床上不可缺少的、最为方便的治疗手段。现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中,不论是Ⅰ类、Ⅱ类或是Ⅲ类,几乎所有的药物在一定条件下均可引起原有的心律失常加重或是诱发新的心律失常,即致心律失常作用,而临床医生又很难预测或是评价一种药物的安全性。本文采用心肌细胞电生理模型,仿真模拟药物刺激对心肌细胞的影响来解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仿真了两种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利多卡因和氟卡尼,以及两种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和右旋索他洛尔,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和离子通道的影响。结果表明,Ⅲ类药物中胺碘酮比索他洛尔相对更安全,提出了右旋索他洛尔潜在的致心律失常的可能性。由于其对心内膜细胞、M细胞、心外膜细胞动作电位时程不均一性延长,增加了跨壁复极离散度。仿真结果发现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心内膜细胞、M细胞、心外膜的作用表现不一,其中M细胞对药物更为敏感,可能是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的靶点。
其他文献
在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实践中,借助计算机对二维的心血管造影图序列的三维重建处理,为医生提供一个在任意角度观察血管的三维结构,以及帮助诊断和治疗的工具。但是在
期刊
期刊
利用惰性电极电解含有铁氧化物的熔融氧化物来制取金属铁是一个潜在减少甚至消除CO2排放的短流程炼钢的冶金新工艺。镍作为钢中的一种重要的合金化元素,可以通过在钢中添加金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