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北民歌是我国地方民歌的一种,以它独有的审美特征与艺术魅力成为我国民族声乐的瑰宝,自立于中国和世界乐坛。而东北民歌本身,既是一座丰富的艺术宝库,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以东北民歌的审美主体为切入点,对其三个审美主体进行了方向研究。全文共分三大部分:第一大部分是东北民歌第一审美主体(词曲作者)的方向研究,包括第一审美主体的艺术地位、第一审美主体的艺术修养、第一审美主体的“一度创作”(又包括把握东北民歌的审美特征、凸显东北民歌的艺术地位、了解东北民歌的艺术成就、表现东北民歌的思想内容、体现东北民歌的艺术形式)。第二大部分是东北民歌第二审美主体(演唱者、伴奏者)的方向研究,又包括第二审美主体的艺术地位、第二审美主体的艺术修养、第二审美主体的“二度创作”(又包括把握东北民歌的流派归属、领悟东北民歌的审美特征、对文本的解读与诠释、对歌曲的全方位创造与多元化创新、东北民歌的器乐伴奏)。第三大部分是东北民歌第三审美主体(受众)的方向研究,包括第三审美主体的概念内涵、第三审美主体的艺术地位、第三审美主体的艺术修养、第三审美主体的“三度创作”(又包括了解东北民歌的音乐语言、把握东北民歌的审美特征、欣赏东北民歌的思想内容、欣赏东北民歌的艺术形式、欣赏过程中的再创造)。通过三大审美主体的方向研究,建构起一个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系统论的理论框架。力求对东北民歌的创新发展,从美学高度上提供理性思辨与艺术实践的双重参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