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4年2月,正在南昌忙于"剿共"的蒋介石,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新生活运动,这场运动以恢复中国传统道德为核心,并迅速波及全国,上至政府下到民众都纷纷参与到这场运动中来。但出于政治目的来发动新生活运动的蒋介石万万没有想到,这场运动却更多是对中国民众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了中国的社会化进程。新生活运动发生于国共内战之时,长达十几年之久,其高潮却不过集中在抗战之前那短短的两三年。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场引进和效法西方国家社会现代化观念与做法的运动,加速了中国的社会化进程。因此,新生活运动是近代中国社会化的典型蓝本。作为民国时期反映中国社会生活的重要民间报纸,《申报》不可能不对新生活运动予以关注。但笔者发现,新生活运动发轫初期,《申报》与《中央日报》对其的报道是如出一辙的,都是站在政治的角度进行考量。但随着新生活运动的深入开展,《中央日报》对其的报道越来越少,最后甚至销声匿迹。而反观《申报》,却开始关注新生活运动的社会化意义。笔者正是看到了这一有趣的转向变化,并进而产生疑问和思考:在新生活运动的报道中,早期与《中央日报》亦步亦趋的《申报》,为什么会从政治化的宣传转向社会化的表达?《申报》又是如何关注新生活运动的社会化意义,并对其进行社会化表达的?笔者希望通过对《申报》新生活运动报道进行梳理,并结合《民国二十三年新生活运动总报告》等一手资料,对以上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本文主要是通过探究《申报》在新生活运动报道中的变化和内容,以期探索《申报》在新生活运动中,是如何进行社会化表达的。不同于以往报纸与社会化关系的研究,笔者试图以《申报》的报道变化为突破口,通过研究这一报刊在新生活运动报道中的转向问题,进而探讨其是如何对新生活运动进行社会化表达的。笔者通过《申报》与《中央日报》报道新生活运动的对比,以及辅以其它珍贵的一手材料,进而得出《申报》新生活运动报道已经发生变化的结论。并从"运动普及"、"观念传递"、"民意表达"这三个维度来勾勒《申报》在新生活运动报道中的社会化意义表达。第一章,笔者从整体上介绍了新生活运动,这一民国时期的重要运动。通过对其经过、内容等方面的梳理,笔者认为,新生活运动并不仅仅是一场政治运动,更是一场中国近代社会的现代化运动。同时,笔者还以《申报》和《中央日报》的新生活运动报道作对比,进而得出《申报》新生活运动报道已从政治化宣传转向社会化表达的结论。并尝试对这种转向的原因进行初探。第二章,笔者从"运动普及"的层面出发,探究《申报》新生活运动报道的社会化表达。《申报》通过宣传和普及新生活运动的意义、进行新生活运动的知识普及和教育以及营造"全民参与"氛围等方式。积极有效地推动了这场近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运动。而在笔者看来,这种转向是"最初层面"的社会化表达。第三章,笔者从"观念传递"的层面出发,认为《申报》在报道和传播新生活运动的同时,实际上在无形中向人们传递西方的社会化观念,诸如女性观、青少年观和礼俗观。而这些先进的观念传播,实际上也是对新生活运动社会化的—种表达。第四章,笔者认为《申报》为社会各界人士提供发声的渠道,刊载了大量的评论,这实际上促成了一种观念的交锋。传递出了一种自由表达的社会化进步观念,在无形中拓展了自由表达的言论空间。而这种"思想"层面的转向,是《申报》新生活运动报道"更高层面"的社会化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