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撑网壳结构的几何构成与静力性能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ope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索撑网壳是一种适合于玻璃采光顶结构特点的新型单层网壳形式。与普通的单层网壳结构相比,其最大特点在于每个网格单元都是平面四边形,从而方便了玻璃面板的制作和安装,提高了结构的通透性。为提高四边形网格单元的面内剪切刚度,在每个四边形网格面内还设置了对角向的交叉支撑索,使得结构整体成为一种由刚性梁单元和柔性索单元共同组成的混合结构。目前,我国对这种新型结构形式的研究和工程应用均处于空白状态。但从近年来国内大型公共建筑蓬勃发展的趋势来看,这种新型结构体系的应用指日可待。为此,本文在参阅国外文献的基础上,对索撑网壳的曲面建模方法、基本静力性能、静力稳定性能等问题开展了系统研究,为将来指导工程奠定了基础。论文主要工作有:分析了索撑网壳结构的几何构成特点,对其网格划分方法进行了广泛探讨。在此基础上,采用表面平移法,实现了对具有复杂曲面形式的索撑网壳结构的网格划分。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一种典型的索撑网壳结构形式——圆形底面椭圆抛物面网壳结构,进行了静力参数分析。考虑了钢杆件截面、索截面、索初始预应力、结构矢跨比以及荷载分布形式等参数在常用范围内的变化情况,分析了结构单元最大内力和节点最大位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钢杆件截面、索截面、索初始预应力等参数对结构静力性能的影响是相关的,合理选择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可使结构受力性能达到最佳状态。在对基本静力性能分析的基础上,还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对圆形底面椭圆抛物面索撑网壳的静力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研究。考察了钢杆件截面、索截面、索初始预应力、矢跨比以及荷载分布形式等参数,对结构稳定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索撑网壳结构对缺陷极为敏感,很小的缺陷就会导致极限荷载的大幅度下降;在计算过程中还发现,索撑网壳结构存在弹性和弹塑性两种失稳形式。
其他文献
昔格达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西攀地区的性质特殊的岩层。正在修建的西攀高速公路中有近百万方的昔格达弃土,若能将其有效地利用,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土工格栅是一种强度高、延
大多数的工程结构,在遭受到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或者长期的疲劳荷载和腐蚀作用下,常常会引起结构损伤,随着损伤的积累,其危险程度也逐步提高。结构损伤判断及损伤位置的确定
针对煤矿采动区建筑物的地震损伤演化过程尚不明晰的问题,考虑到煤矿采动与地震联合成灾机制的复杂性,基于损伤力学理论,采用地震工程学、开采沉陷学以及结构动力学等相关理
该文在总结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各种耗能机制、多层多跨框架及复式框架的抗震能力,建立了考虑塑性铰出顺序的能力设计方法.主要研
就目前输电塔线的研究工作而言,仍然是集中在抗震抗风方面,而抗风雨的研究对于输电塔线体系来说还处于初始阶段,尤其是对雨荷载的附加作用的认识还不够,正是这样一种研究状态致使输电塔线的损坏屡见不鲜,致使小范围区域或者整个大城市的停电缺水,造成极大不便的同时蒙受沉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急需对雨荷载的作用特性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其对输电线的影响,从而为风雨共同作用下输电塔线体系的研究奠定基础。由于
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新型高层住宅结构体系。按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要求,在抗震设计时,筒体和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宜
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大震表明,对建筑结构进行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分析是十分必要的。虽然弹塑性时程分析法被认为是进行结构弹塑性动力分析最可靠的方法,但由于计算复杂、可操
近年来,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国内外许多造型独特、结构复杂的大跨度空间建筑拔地而起,由于大跨度空间结构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受力非常复杂,需要对整个施工过程进
装配预制混凝土结构具有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综合质量好、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目前在世界各国广泛应用。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后浇节点连接的装配预制梁进行了
基础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整个结构设计中最复杂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整体结构的安全性、经济性、适用性。目前高层建筑广泛应用的厚平筏板基础,其力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