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推行素质教育要坚定不移,要拿出措施,狠抓落实”。“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二十一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要使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成为学生牢固掌握的知识系统和熟练技能的手段,就要靠科学的、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来达到。武术具有健身性、防身性、娱乐性、可观赏性,练习不受场地限制等特点,因此倍受女大学生的喜爱,是女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首选项目之一。多年来,武术教学通常采用教师讲解、示范、领做,学生模仿练习,传承了武术“口传身授”的教学方法,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但是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参与意识,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对于素质教育已经深化的今天已显落伍。本研究旨在继承和吸收前人的宝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传统教法,依据现代教学思想,探索改革武术教学方法,为武术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开辟一条新路。本研究选择在武术项目教学中,对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更有转移价值的太极拳项目,在普通高校武术选修课中结合武术教学的特点利用“导学——学导”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研究。研究对象为大一女生共60人。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专家访谈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高校武术课的“导学——学导”教学模式的结构进行设计。对该模式的时段安排、各阶段内容、含义、特点、理论基础及其与素质教育的一致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阐述。通过一学期36学时的教学实验,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研究分析表明:1、“导学——学导”教学法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观念产生了积极作用。2、“导学——学导”教学法对学生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3、“导学——学导”教学法更能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4、“导学——学导”教学法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对培养学生运动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