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天然气集输工艺研究及应用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zhe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塔里木油田是西气东输主力气源地,包括砂岩和碳酸盐岩气田,其中砂岩气藏具有超深、高温高压、高含蜡等特点,同时含有CL-、CO2等酸性腐蚀性介质,实际进站温度比开发方案预测高20℃,从而导致脱水脱烃处理达不到设计规模、集输与处理系统腐蚀严重等问题,为气田运行带来很大安全隐患;碳酸盐岩缝洞型气藏具有连通性差,油、气、水关系复杂,单井产量递减快、生命周期短等特点,油井产能、稳产时间等关键设计指标较难准确预测,造成地面系统总体布局难、装置适应性差等一系列难题,为气田的开发和地面设计、建设以及生产运行带来诸多技术难点。本文在调研塔里木油田典型砂岩天然气田和碳酸盐岩气田现场实际生产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与软件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高温高压气田集输和处理工艺的适应性进行研究,解决生产中遇到集气管线腐蚀、低温分离器蜡堵、脱水装置负荷不满足设计要求以及碳酸盐岩气田集输处理工艺适应性不强等技术难题,形成一套适合塔里木油田特色的高温高压气田集输与处理工艺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高压集气、气液混输工艺适合塔里木砂岩气藏特性;采用修正压缩因子混合规则的LK方程计算节流温度更接近生产实际;天然气脱水脱烃宜采用“两级预冷+级间脱水”的工艺技术,有效解决因进站温度高导致的脱水脱烃处理装置达不到设计规模的问题,同时乙二醇循环加注量可减少了50%,经济效益显著;蜡组分在天然气中呈跳跃式分布,注入脱蜡剂可有效脱除天然气中的蜡组分,解决低温分离器蜡堵问题。根据模拟可以得出,树枝状集输管网布局易造成干线紊流并产生低速涡流区、从而造成腐蚀性组分和水分聚集,缓蚀剂保护膜断层,管道内壁腐蚀严重;对于高温高压的砂岩气田,气田单井产量高,集气系统的运行温度高于40℃,单井站、集气站内管线、推荐采用本质防腐(如22Cr、316L等)。碳酸盐岩气田井口宜采用丛式井场、单井串接、井场装置撬装化,采气支线宜采用气液混输,集输干线宜采用气液分输工艺,同时设置高、中压集气两套压力系统更好的适应碳酸盐岩气田压力及产量衰减较快,单井生命周期短的特点,“整体规划、骨架先行,滚动开发、区块接替”的气田开发模式,适应碳酸盐岩油气田开发需要。
其他文献
随着油田开采的不断深入,压裂已成为各大油田保产、增产最重要的途径,然而随之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非常规油田的开发,体积压裂开发模式的规模化应用,压裂返排液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对其的有效处理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已成为制约油田发展的关键。一方面大型压裂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另一方面因压裂产生的大量压裂返排液需要外排,直接外排对环境的危害甚大且持久。因此,无论从生态环境的保护,还是
碳酸盐岩储层的研究一直是一个重要且热门的课题,我国的碳酸盐岩油气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由于碳酸盐岩自身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孔隙结构复杂以及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因此对于碳酸盐岩储层的评价研究和勘探开发造成一定的难度。本次研究选取的目标区块为高石梯—磨溪区块,其位于四川盆地川中古隆平缓构造区的威远至龙女寺构造群,是四川省主要的碳酸盐岩气藏。本次研究基于岩心的岩石物理实验,利用区块的地质资料、水文资料、录井资料
学位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反思性的思维,也是一种评估、比较、分析、批判和综合信息的能力。它能够帮助人们批判性地思考、分析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随着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与提升越来越受到我国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尤其是在教学改革的大趋势下,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分析、判别语言,准确、清晰、生动、有逻辑性地表达自己的认识;运用批判性思维审
期刊
压裂液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水力压裂的效果,在油气开发中对压裂液的悬浮性能、稳定性及对地层渗透率影响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要求。清洁压裂液具有高黏弹性且无残渣,因其优良的携砂性能和较低的储层伤害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目前仍存在耐温性较差的缺点。本文对比了芥酸酰胺羟基磺基甜菜碱(EAAHSB)和芥酸酰胺丙基甜菜碱(EAAPB)在80℃下的耐温性能,发现EAAHSB在浓度为4%时,其黏度就可以维持在52 m Pa·
学位
目前,我国陆上油田都已进入高、特高含水开发期,剩余油微观赋存形式变化明显,驱替条件对剩余油流动特征有明显影响。因此,开展驱替压力梯度对油水相渗曲线影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进行不同岩心渗透率、油水粘度比、驱替压力梯度条件下的室内油水相对渗透率实验,利用实验数据反求相对渗透率,计算不同岩心渗透率、油水粘度比、驱替压力梯度下的相对渗透率数据。其次,分析不同岩心渗透率、油水粘度比、驱替压力梯度下的相对渗
地震储层预测通过使用地震数据或者优选的地震属性获得断层、储层岩性或者储层参数。然而,随着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勘探对象已由常规油气藏逐渐向裂缝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转变,传统储层预测方法的精度和效率已经满足不了对这些油气藏的预测要求。因此,发展高精度自动的断层识别和储层岩性预测技术对油气勘探开发有着重大意义。深度学习算法是目前人工智能领域非常热门的一个研究方向,卷积神经网络只需用已知的模式对
零维碳基荧光纳米材料,如碳点(carbon dots,CDs)、石墨烯量子点(graphene quantum dots,GQDs),是荧光纳米材料家族中最重要的成员,相比较其他荧光纳米材料,如有机小分子纳米材料、半导体量子点、贵金属荧光纳米簇等,具有成本低、毒性低、溶解性好、环境友好、生物相容性好、荧光信号稳定等诸多优越性质。因此,零维碳基荧光纳米材料被广泛运用在传感检测、生物成像(细胞、活体)
营17断块位于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中部东营穹隆背斜带的北侧。本文充分利用了岩心、测井和录井资料,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识别、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沙河街组二段沉积特征和储层特征。通过对营17断块沙河街组二段的地层精细划分和对比研究,研究区地层东高、西低。沙二下亚段的地层起伏程度大,上亚段地层起伏程度相对较小;根据沉积相标志与测井相识别出沉积相及沉积微相类型,确定砂体展布规律及沉积微相分布特征,研究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