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斗茶的民俗学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we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斗茶,又称作“斗茗”,或是“茗战”。斗茶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斗茶是一部将中国传统茶文化习俗的综合呈现,斗茶的核心在于竞赛茶叶品质的高下、点茶技艺的高低,以及比较茶叶的品种、制造、出处、典故和对茶的见解等。权力和文化的影响,合力推动了宋代斗茶习俗的兴盛。上起皇帝,下至文人雅士,无不好此,斗茶的雅俗以其独特的魅力广为风行,成为一种时尚。不仅各地的城镇墟市建立了许多专门用来斗茶品茗的场所茶室,连处在深山老林里的佛门静地也大兴斗茶之风,斗茶之俗无处不在。茶俗文化与茶业经济的发展互相影响,一方面,茶俗的盛行推动茶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茶业经济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茶俗文化的流行。斗茶之俗与宗教、文化、制度、婚丧礼仪等方面相结合而形成时,各种茶习俗上升至社会精神层面的东西或理念,成为独特的宋朝茶文化。宋朝以后,斗茶逐渐消亡,其原因既有技术、口感、质量的问题,也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原因。但是宋代斗茶习俗中一些文化精髓依然传承发展,影响后世。民俗的发展,需要与人类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保持同步,才具有生命力与活力保证。但是民俗并不只是简单依附于社会,它对社会还起着极大的反作用力。宋代斗茶习俗的力量,极强地体现在对社会所起到的人际交往、生活教育和民间凝聚等功能上。对斗茶民俗兴衰及其功能的解读,在于对传统民俗进行深层的理解,以使我们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中,有所保留,有所扬弃,既立足于本土实际,又面向世界和未来,既不囿于成见,又不虚无根基,确保我们不会在社会文化的发展上迷失自我,保持与时俱进。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人民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不断增多、参与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旅游活动涉及的地域范围越来越广,旅游活动的种类也越来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城市可视化研究成为一个研究热题,全景图是还原城市场景最直接和有效的方式之一。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候我们需要站在城市小区中央环视四周
随着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颁奖典礼在京隆重举行,备受印刷行业关注的印刷复制奖评选结果也浮出水面:《所思所见入画图》(上、下)、《宋画全集》(第七卷)、《季羡林全集》(1~12
新形势下如何开展HSE(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成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分析新形势下HSE管理工作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经验,为HSE管理工
儿童过敏是机体受抗原性物质(也称过敏原),如花粉、粉尘、食物、药物、寄生虫等刺激后,引起的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属于异常的或病理性的免疫反应。10岁左右的儿童处于身
1前言骨龄是骨骼的年龄,它是由骨成熟过程中所经过的连续性变化,用X光片的方式呈现出来的用于判断其成长阶段的方法,由此判断个体发育尺度的一种生物年龄。个体的日历年龄、
随着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同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上的沟通越来越频繁。随着科技的发展,卫星电视已经可以将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传到世界各个角落。在这样
<正>水深度处理和回用是缓解全球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1]。为保障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水体中多种类型污染物应得到全面、高效去除。水深度处理往往需要多种单元技术耦合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