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 的:在大鼠脑出血(ICH)的模型基础上,观察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ICH后的变化规律,探讨 NOS与ICH后继发性缺血损伤的关系。方 法:大鼠72只分为正常组,假手术6h、24h、48h、72h组,脑出血6h、24h、48h、72h组,各组8只;采用胶原酶Ⅶ加肝素脑内定点注射建立ICH模型,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出血侧皮质、海马nNOS、eNOS、iNOS mRNA的表达变化,并观察相应部位的病理学改变。结 果:(1)ICH后6h出血侧皮质、海马nNOS mRNA迅速升高,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值<0.01),此后逐渐下降,于72h降至对照组水平。假手术组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ICH后6h出血侧皮质、海马eNOS mRNA迅速升高,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值<0.01),此后逐渐下降,于48h降至对照组水平。假手术组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3)ICH后6h出血侧皮质、海马未见iNOS mRNA 表达,24h始见表达,于48h达高峰, 72h略有下降,但仍高于24h组(P<0.05)。正常组及假手术组皮质、海马均未见iNOS mRNA表达。(4)病理学观察发现:ICH后6h皮质、海马开始出现血管扩张充血,神经元核固缩、嗜酸性变等缺血性改变;此后逐渐加重,48h神经元变性和坏死最为明显,炎细胞浸润伴胶质细胞增生;72h则出现明显的胶质细胞增生。结 论:(1)正常脑组织中可见eNOS、nNOS的基因表达,但未检测到iNOS的基因表达。(2)eNOS和nNOS的基因表达主要在ICH后早期(6h)明显增高,晚期(48~72h)下降至正常水平;而iNOS的基因表达在ICH后中期(24h)始见表达,于48h达高峰, 72h下降。(3)ICH后6h皮质、海马开始出现血管扩张充血,神经元核固缩、嗜酸性变等缺血性改变;此后逐渐加重,48h神经元变性和坏死最为明显,炎细胞浸润伴胶质细胞增生;72h胶质细胞增生明显。(4)eNOS、nNOS可能主要与ICH后早期缺血损伤有关;而iNOS可能与ICH后中晚期缺血损伤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