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调查研究——以XJS学校为对象

来源 :江苏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chao0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受到越来越多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的关注和重视。但反观当下我国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不难发现,小组合作学习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因此,本研究以XJS学校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并揭示存在的问题,并在归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论文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XJS学校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现状调查的结果及分析。本部分对学生问卷的设计、教师访谈的设计及问卷的信度与效度的检验进行了说明、对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体情况和各个维度的内部情况加以分析以及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被试的年级、性别对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情况有无显著性影响。得出初中语文课堂总体合作情况良好,内部维度差异较大以及年级因素对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情况有显著影响的结论。第二部分为XJS学校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分析影响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因素。结合四维度提出问题:小组成员缺乏认同感,个体关联度不够;合作任务设置不合理,时间利用率不高;个体的合作意识淡薄,团队合作力不强;个体的责任意识偏弱,小组贡献度不够并分别从学校、教师、学生方面分析问题的产生原因。第三部分则基于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与策略。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化策略,至少包括:促进小组的认同感,加强个体间关联;设计合理合作目标,提高时间利用率;增强成员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合作力;提升个体自评能力,提升小组贡献度。最后,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相关理论,尝试进行课例开发。
其他文献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抓住“单元教学”模式,在教材编排和特色上都突显出“单元整体”的重要性。但基于统编版教材进行整体的单元教学设计并将其在实际课堂中实践,对许多教师来说还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本文以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LS中学为例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其当前单元整体教学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其更好地开展单元整体教学。采用文献研究法,探寻单元整体教学的相关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采用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以及课
学位
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通过阅读教学获得语言积累、拓展知识领域、丰富思想内涵、提升思维品质。因此,中学阶段的阅读学习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与意义,阅读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对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和有关“任务分析”的文献进行研究总结;结合实践研究法,针对设计策略开发操作示例,并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和分析问题,从而调整和改进教学设计,最终形成任务分析理论
学位
写作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教师自身写作教学素养的高低将对写作教学的成效产生关键影响。从现有的文献来看,缺乏对语文教师写作教学素养基于实践的深层理解。在对教师写作教学素养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采用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选择三位高中语文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从这三位教师执教的年级来看,分别为高一、高二、高三;从学历水平来看,分别为本科、硕士、博士,总体来看三位研究对象涵盖了不同的
学位
深度学习的实施推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是教育的主动应对。所以对深度学习概念的把握、对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关系的理解、对深度学习的理论基础的领会,是促进初中生散文阅读教学的基本前提,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基于深度学习的散文阅读教学进行了研究,具体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本部分介绍了研究缘起,从国内外两个方面对深度学习和阅读教学进行了文献的梳理、整合及评述,揭示了本文研究的理论价
学位
2018年初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为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此次语文课程改革设计了18个语文学习任务群贯彻落实,其中“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作为最具时代性的一个,改变了利用单一媒介作为学习资源的局面,为当代学生跨媒介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基于此学习任务群内容相对陌生且课程位置独特,有必要针对此学习任务群进行理论和实
学位
批判性思维近年来一直是语文阅读教学方面的热点话题,而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并锻炼判断分析文本的能力,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也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基础,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作为着手点,结合初中生的思维特点,展开了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探讨。旨在提升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培
学位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所以,学好语文的关键,不仅在于教师要教好课本上固定的知识,同时应该充分发挥语文实践性的特点,建立新的语文教学观,让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同时,学会“用语文”。语用学的出现,为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语用学与语文教学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简单来说,语用学是“学习语言运用的学科”,即让学生在特定的实践活动中发现并掌握
学位
古诗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而部编本教材中古诗篇目的增多,更促使其成为语文教学中倍受关注的问题。反观我国初中古诗教学现状,可以发现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因此本研究尝试以变易理论的视角观照初中古诗教学,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课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初中古诗教学进行研究。具体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研究缘起,
学位
本研究综合理论与实践,基于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会话分析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探索和构建初中语文课堂对话的分析框架,再运用该分析框架从语言、意义建构和社会属性方面探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对话的特征,最后从对话平台、对话关系和对话层次三个方面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对话的实践提出中肯的建议。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研究聚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课堂对话上,运用课堂观察法、
学位
课后练习是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是宝贵的教学资源。课后练习的编写设计与使用方法,直接关乎课后练习最终的使用效率,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统编版语文教材完成编写并已投入使用,新版教材的课后练习也有了较大变化,部分学者和一线教师已经开展了对统编版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的研究。考虑到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连接着小、初两学段,具有较为特殊的教育研究价值,因此本论文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