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潜类别模型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素研究与病机探讨

来源 :山东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03071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中医证素分布、证素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2.基于证素潜类别分析探索COPD合并CHF患者的证型分布、证素异质性,以及不同证型间的临床特征差异;3.以证素和古今文献为基础,探讨COPD合并CHF的中医病机。方法:1.本研究属于基于真实世界医院电子病历的单中心横断面研究。数据来源于2018年1月到2021年12月间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COPD合并CHF住院患者的电子病历资料。从电子病历中提取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人口学资料、住院信息、基础疾病资料、相关实验室检查资料等。研究设计和报告遵循STROBE声明,估算样本量为112例。2.参照朱文锋的《证素辨证学》中的中医证素量化及诊断标准,设计“病例证素报告表”,提取入院第一天患者的症状体征,计算相应的证素评分并判定证素是否可成立,获得患者的证素。3.全部分析均由R和Rstudio完成。Shapiro-Wilk检验判断计量资料是否符合正态分布。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和四分位数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次和频率表示。4.运用po LCA R package构建潜类别模型,以证素为特征识别潜类别(证型)。依据临床经验与证素的差异,解释潜类别的证型意义。潜类别之间临床特征差异的假设性检验如下,对于两独立样本连续型数据,依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采用t检验或Wilcox秩和检验;对于多独立样本连续型数据,依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采用方差分析或Mann-Whitney U检验;对于分类数据,采用卡方检验。规定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结合古今文献对COPD合并CHF的相关中医病机进行初步探索。结果:1.纳入131例COPD合并CHF患者。肺、心、肾、气虚、痰、阳虚是基本证素,频率高于90%。2.证素的关联分析显示,脾-肾、肾-阳虚、肾-痰、饮-痰、饮-肾、血瘀-阳虚是支持度较高的证素组合。3.潜类别分析将COPD合并CHF划分为3个证型(潜类别),分别为肺肾气阴两虚证(Class 1)、表寒里饮证(Class 2)、阴虚阳亢证(Class 3)。4.三个证型间的脾、不固、湿、水停、血瘀证素频率无显著差异。Class 1中脾、湿、阴虚、饮、血瘀证素的频率超过40%;Class 2中表、脾、胸膈、寒、湿、血虚、阴虚、饮、水停、血瘀证素的频率超过40%;Class 3中肝、脾、湿、气滞、血虚、阴虚、阳亢、饮、血瘀证素的频率超过40%。5.Class 2和Class 3的表、胃、胸膈、气滞、血虚证素的比例显著高于Class 1。Class 3的肝、心神、阴虚、阳亢证素的比例显著高于Class 1和Class 2。与Class 3相比,Class 1和Class 2的寒证素的比例显著增高,热证素的比例显著降低。6.与Class 3相比,Class 1和Class 2的NT-pro BNP、左室前后径更高并有更高比例的NYHA 4级患者。Class 1比Class 3具有更高比例的吸烟史。Class 3的嗜碱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Class 1和Class 2。与Class 2与Class 3相比,Class 1的肌酸激酶更低、肾小球滤过率更高。7.对于合并症比例,与Class 1和Class 2相比,Class 3的高血压分级更高、肺动脉高压合并症比例更低。Class 3的高血压病、脑血管疾病、间质性肺病合并症比例,以及年龄校正的Charlson合并症指数显著高于Class 1,但患呼吸衰竭的频率更低。结论:1.肺、心、肾、气虚、痰、阳虚是COPD合并CHF的基本证素;2.COPD合并CHF与病位证素脾及病性证素血瘀、饮均有一定关联;3.Class 1以脾、湿、阴虚、饮、血瘀为特征;Class 2以表、脾、胸膈、寒、湿、血虚、阴虚、饮、水停、血瘀为特征;Class 3以肝、脾、湿、气滞、血虚、阴虚、阳亢、饮、血瘀为特征。4.COPD合并CHF可以划分为三个证型:肺肾气阴两虚证(Class 1)、表寒里饮证(Class 2)、阴虚阳亢证(Class 3);5.COPD合并CHF的基本病机可以概括为虚实两方面:本虚标实,其本主要在于“中宗并陷”,其标在于痰饮、血瘀。
其他文献
目的:基于肾厥理论通过观察右归饮治疗肾阳虚型慢性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提供思路及方法借鉴。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肾阳虚型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予右归饮联合盐酸乙哌立松片治疗;对照组35例,予盐酸乙哌立松片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收集两组患者的头痛指数、中医证候积分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
学位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观察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以补肾益髓法为核心临床治疗后的中医证候、血象变化,确定临床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并对膏方治疗对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TNF-阿尔法表达水平的调控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研究并依据纳排标准收集37例慢性再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环孢素软胶囊、司坦唑醇片和补肾益髓方治疗。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环孢素软胶囊和司坦唑醇片治疗,不予中医治疗
学位
以高铁车站综合开发潜力为评价总目标,以车站服务水平、车站与城市发展的协同、综合开发效益为准则,选取车站可达性、车站能力、与城市发展方向一致度、与城市公共交通的衔接度、对主导产业的拉动作用等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提出了高铁车站综合开发潜力评价方法,并以北京枢纽的北京丰台站、北京朝阳站、北京北站、北京南站、清河站5个主要高铁站为实例进行分析,结合评价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目的:观察加味花子叶汤坐浴对火毒炽盛型的低位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低位肛周脓肿(火毒炽盛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加味花子叶汤组和苦参汤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自术后第二天起,换药前实验组予以加味花子叶汤、对照组予以苦参汤坐浴熏洗创面,其余均采用相同的常规治疗手段。定期在换药时详细观察加味花子叶汤组和苦参汤组的创面分泌物情况、疼痛情况、创面面积大小等,并根据各
学位
目的:回顾性分析芪莲益髓清毒颗粒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临床用药特征及疗效,并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芪莲益髓清毒颗粒治疗MDS潜在机制。方法:(1)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1月住院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病科的符合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的MDS患者病例资料,统计患者人口学基本特征、修订的国际预后积分系统(Revise-In
学位
目的:基于“血浊”理论,探究清化血浊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共纳入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化浊行血颗粒,疗程为90天。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血脂分析、特异性血清学指标以及安全性指标的检测,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并完成数据记录及分析统计。结果:
学位
目的:评价加味益心汤对慢性心力衰竭心气虚衰证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探讨其作用机制,为进一步进行临床研究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衰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方法;方案设计为单中心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将62例患者按照1:1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1例,对照组参照“临床指南”予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加味益心汤。治疗疗程为4周,4周后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血清NT-pro B
学位
从集结点设施设备技术参数出发,对集结点班列到发、集装箱装卸、堆场承载能力测算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以3项能力中最小者作为集结点作业能力的思路,并引入19个集结点进行了能力测算和结果分析验证,针对集结点能力利用率问题提出了相应措施。
期刊
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中医外治法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中医外治法治疗急性胰腺炎提供循证医学依据,结合临床典型病例,进一步讨论中医外治法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发表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VIP)、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上的相关文献,检
学位
目的:结合临床和代谢组学研究,探讨补肾健脾中成药定坤丹对高龄低预后不孕患者IVF结局的确切影响,并进一步通过卵泡液代谢组学研究对其相关作用靶点和通路进行深入挖掘。方法:临床研究部分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受试者来自全国10家生殖中心,自2020年07月至2021年07月,共纳入因高龄低预后性不孕行IVF-ET助孕的脾肾两虚型患者470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方式,将患者随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