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采场覆岩运动规律的微地震监测研究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zhaohu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矿开采过程中,与采场覆岩运动密切相关的事故不断发生,如顶板冒落、顶底板突水、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等,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威胁。微地震监测技术具有成果可靠、信息超前、并且可实现大范围空间内连续、动态监测等优点,因此开展覆岩运动规律的微地震监测和岩体破坏预测研究,对于保障煤炭资源的安全开采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介绍了微地震监测方法的原理和前人在微地震监测方面所做的工作。采用山东科技大学研制的具有防爆功能的“Comise-2002型(考米赛)井下微地震监测仪”对鲁西煤矿3_上107工作面顶板运动规律进行了微震监测及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矿山井下岩体破坏的微地震预测方法和指标。采场覆岩在纵向方向运动特征的微地震监测分析表明,可以通过微地震事件的定位结果分析来判断裂隙带发展高度。本文将3_上107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监测到的微地震大事件数的90%分布范围的上限38.0米定为导水裂隙带高度,采用“双端堵水测漏监测仪”实测的导水裂隙带高度为36.2米。实测导水裂隙带高度略小于微地震监测分析得出的裂隙带高度,可能是由于接近导水裂隙带上限附近的微地震事件数较少且未完全贯通所致。沿工作面推进方向覆岩运动特征的微地震监测分析表明,可以采用大事件数的变化周期来确定老顶的断裂步距。根据微地震大事件数分布得到的平均老顶运动步距为23.3米,与矿压观测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可以利用微地震监测到地微地震事件蕴含的丰富的岩体破裂前兆信息对煤矿采场覆岩破坏失稳进行预测预报。微地震事件的距离、能量、频数的一到四阶差分均能够显示微地震事件的变化规律,根据未失稳岩体微震事件距离、频数、能量差分变化规律,能够准确地利用微震监测技术预报岩体破裂,这对于采用微地震监测技术解决矿山井下岩体破坏失稳预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功能日趋复杂,安全隐患和风险不断加大,发生事故势必造成人员的群死群伤和巨大的财产损失,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加
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G)属于非经典HLA-I类分子,在多种肿瘤细胞上均有表达。从结构上可以将HLA-G分为7种亚型:膜结合型HLA-G1-HLA-G4和可溶型HLA-G5
众所周知,矿山电气系统在矿山安全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确保矿山电气系统的安全稳定可靠,本文综合运用专家咨询法,改进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化工、石油化工行业涉及的原料和产品多为易燃易爆及有毒有害物质,特别是罐区,由于存储有大量化学危险品且相对比较集中,发生毒物泄漏、火灾和爆炸事故的概率较大,尤其是突发性泄
瓦斯又称煤层气,是一种比天然气更洁净的高效能源,同时也是煤矿安全的主要威胁。运用煤田地质学、煤层气地质学和瓦斯地质理论掌握煤矿瓦斯形成和赋存特征,对其赋存规律进行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粗放的城镇土地利用模式难以为继,控制城市规模、优化空间格局已成为当前国土资源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城市增长边界(UGB)作为一种西方国家控制城市蔓延的技术手段和政策工具已逐渐被引入国内。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演绎法,梳理并分析了国内外城市增长边界的理论模型、划定方法与实效评价,挖掘未来城市增长驱动力和增长边界制定方法可能的研究方向,为后续研究和未来其在中国的实践提供参考。结果表明
伴随蓿煤矿的开采深度以及开采强度的不越来越大,采煤工作面顶、底板所受到的威胁越来越严重,突水的种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很多的统计数据显示,矿井突水事故有很大一部分和断层
摘 要:近年来,许多城市的大众文化前沿都有大量的大型文化活动的例子,这些活动的形式也丰富多彩。作为一个大众文化工作者,我们必须认真策划好这项工作。一个地方的群众文化活动不仅是人民的舞台,也是文化和文化交流的窗口。这些活动应反映国民性、大众性和健康性。最重要的是要有地方特色。群众性文化活动策划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因此,本文重点研究了策划和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的策略。  关键词: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策划;活
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对生态环境和人类身体健康产生危害。为了保证食品安全,越来越多的有害物质残留限量标准被制定出来,这也促使更多新型农药被生产出来并加以应用。因此,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