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牵引电机转子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olin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高速列车、城市轨道交通不仅获得了迅猛的发展而且不断向着高速化、重载化的方向前进,因此提高机车牵引电机转子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势在必行。由于牵引电机直接安装在轮对和转向架上,因此提高牵引电机转子系统的稳定性对提高机车运行品质、确保运行安全、降低轮轨作用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本文以非线性动力学、转子动力学理论为基础,针对牵引电机转子系统的具体特点,由摩擦定律及牛顿第二定律建立了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无量纲化。然后采用四阶变步长Runge-Kutta法对系统进行数值求解,并借助Poincare映射图、分岔图、轴心轨迹图、相图、时间历程图等对系统的非线性振动特性进行了分析。  其次,本文将牵引电机转子系统简化为单圆盘转子碰摩系统,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以偏心距、转速比等主要参数变化时牵引电机转子碰摩系统的非线性动态响应特性。计算结果表明,系统在转速比较小时系统处于稳定的周期运动,随着转速比的增加系统通过周期倍化分岔进入拟周期、混沌运动,当转速比超过一定值时系统的响应主要以混沌运动为主。  最后,当考虑非线性Hertz接触力和碰摩力时系统的非线性主要是由赫兹接触力和轴承的径向间隙造成的。结果表明,当牵引电机转子系统的转速变化时,系统的动态响应不仅出现了周期响应、拟周期响应和混沌响应,而且出现了由周期一运动直接跳跃到混沌的现象。在较低转速时系统主要以周期运动为主,随着转速的增加系统响应的不稳定区间将增多;混沌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轴承径向间隙的变化,随着径向间隙的增大,不稳定区和混沌响应区将变多且范围也会增加。
其他文献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以及人们的能源节约意识不断加强,车辆的节能问题愈受关注。车辆的惯性能量或制动能量的回收是提高车辆能量利用率的主要技术措施,因此对惯性能量或制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铁路运输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牵引齿轮传动系统是机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有效地发现牵引齿轮的早期故障(如裂纹故障),对于实现机车“
柔性三坐标测量机作为新型高效的精密测量仪器,用于大尺寸工件及复杂零部件的高精度检测及逆向工程,是现代制造业产品精度检测及过程检测的重要设备。对于柔性三坐标机测量原理及方法的理论研究及误差分析,是提高测量机测量精度的关键因素,因此进行本文所进行的“柔性三坐标测量机的理论及误差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对系统测量原理的理论分析,建立了坐标测量、蛙跳式坐标转换、长度测量以及变形量测量的数学模型,确定出
近年来,随着大气环境污染的加剧,雾霾被提出的频率越来越高,机动车尾气排放是最重要的大气污染源之一,我国重型车分类的排放控制也日趋严格,而目前绝大多数重型车依然是采用
传统时效技术降低工件残余应力技术成熟,但是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近30年来,磁处理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在磁处理技术的研究中取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