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身份的缺失和构建——解读《混血儿》和《我的位置》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flyne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在历史上曾是欧洲的殖民地。加澳土著民族从殖民时期开始就遭受着不公正的待遇。土著女性因为受到主流文化与父权社会的排斥和压迫,成为了“双重局外人”。玛丽亚·坎贝尔是加拿大当代著名的土著女作家,她以女性和土著的双重视角创作的自传体小说《混血儿》被誉为加拿大土著文学复兴的一座里程碑。澳大利亚土著女作家萨丽·摩根的自传体小说《我的位置》也将土著文学创作推向了新的高点,是澳大利亚土著民族寻根之旅的开山之作。  本论文以文化身份危机和文化身份构建为研究视角,对这两部极具代表性的土著女性作品进行比较性研究。《混血儿》的女主人公坎贝尔经历了因文化困境导致的身份缺失,《我的位置》的女主人公萨丽经历了因文化隔离导致的被迫沉默。在经历了艰难的探寻后,她们分别通过文学创作,以土著女性的视角,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努力建构民族文化身份。最终,坎贝尔在民族文化的呼唤中觉醒,萨丽则踏上了探寻家族历史的寻根之旅。  与英美文学相比,加澳文学在国内研究相对较少。对《混血儿》和《我的位置》文本的解读与比较,不仅展示了加澳土著女性构建自身文化身份的艰辛历程,客观揭示了加澳土著民族的历史、文化及生存状况,而且对保护和发展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其他文献
一、《三网融合推广方案》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三网融合推广方案》,加快在全国全面推进三网融合,推动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方案》提出六项工作
对中央和各级党委领导同志批示、交办的事项进行专项查办,是督促检查工作的重要内容。按要求,督查工作必须做到批则必查、查则必清、清则必办、办则必果。但在实际运行中,由
阿兰·布鲁姆认为高等教育中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在规模和细节上的失衡导致了美国人心智的封闭。为了使这种局面得到扭转,他提出了用“爱欲教育”开启人的心智策略,来阻止或者至少减缓美国人心智封闭的进程,即通过阐释文学作品唤醒“性渴望”、“激情渴望”和“向善的渴望”来解决美国人心灵上孤立的现代性问题。美国人在“爱欲”的帮助下完善自己的心智,并获得克服现代性危机的力量。布鲁姆从三个维度定义了“爱欲”:“性渴望”
学位
清末民初时期是中国小说翻译的活跃时期,在中国小说翻译史,乃至中国翻译史上是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在短短二十年内,我国翻译了近千种外国小说,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翻译外国小说的第
本刊讯7月4日,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联合发文,决定对全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合肥工业大学等9所高校进行表彰,我院榜上有名,被授予“
田纳西·威廉斯(1911-1983)被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最杰出的剧作家之一。因其对二十世纪美国戏剧产生的革命性影响而闻名于世,他为美国戏剧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国内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翻译是一种社会行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往往会受到一定的伦理约束,需要伦理规范来指导译者协调处理各主体间的关系。翻译理论为翻译实践行为提供指导和解释,自然也就难以回避伦理
偶读《资治通鉴》,看到狄仁杰因子毁祠故事,不觉为之叹息。史载:“初,仁杰为魏州刺史,有惠政,百姓为之立生祠。后其子景晖为魏州司功参军,贪暴为人患,人遂毁其像焉。”(《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