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脱水河豚毒素是河豚毒素衍生物中含量最高的一种天然生物碱类活性化合物,其结构与河豚毒素极其相似,药理特性也与河豚毒素类似,主要作用是阻断钠离子通道,抑制动作电位的传导,但脱水河豚毒素的毒性比河豚毒素弱得多,比河豚毒素具有更好的生物安全性。国内外对于脱水河豚毒素的药理作用少有报导,其中一个原因是分离困难,很难获得足够量的高纯脱水河豚毒素。本论文应用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离脱水河豚毒素与河豚毒素,研究了不同色谱条件对脱水河豚毒素与河豚毒素分离效果的影响,探索脱水河豚毒素的高收率、高纯度的最佳液相制备方法;测定了蛙离体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各项电生理指标,研究比较了脱水河豚毒素和河豚毒素对神经干兴奋性的影响,了解、探讨脱水河豚毒素的药理作用机制,为脱水河豚毒素在神经生理学、生物医学上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在液相制备实验中,考察了不同类型的反相色谱柱、不同浓度的醋酸水溶液流动相、流动相流速以及上样量对河豚毒素和脱水河豚毒素的分离效果的影响,优选出最佳高效液相制备色谱条件:C8(5μm,20.0×300mm)反相色谱柱;流动相:0.02%醋酸水溶液;流速:40mL/mim上样量:5 mg。制备得到的产品经质谱、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图谱鉴定,确定为脱水河豚毒素。运用该方法每100 mg粗品毒素可平均制备得到9.4 mg脱水河豚毒素,脱水河豚毒素平均纯度为98.3%,制备收率平均为73.8%。论文的另一部分以蛙的离体坐骨神经干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脱水河豚毒素和河豚毒素对神经干兴奋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脱水河豚毒素和河豚毒素都能够显著抑制动作电位,表现出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即动作电位的上相幅值、下相幅值、上升速率、下降速率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或浓度的增加而下降,潜伏期则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或浓度的增加而延长。但是脱水河豚毒素的毒性是河豚毒素的0.4%~1%,对动作电位的影响比河豚毒素起效时间早,作用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