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eCl3的改性红土对富营养化水体藻类去除和水质改善作用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286237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絮凝原理的高效、生态除藻控磷技术的应用是处置蓝藻水华、改善水质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广东省境内的8个红土样品为原料,经添加FeCl3改性制备的改性红土为絮凝剂,比较了8个不同地区的改性红土对广东省大沙河水库收集的藻水(初始藻细胞丰度为3.8×108 cells/L)的除藻效果,并确定除藻效果最佳的红土样品。确定最佳红土样品后,探讨了以下三种情况下改性红土对藻水中氮、磷和藻类的去除效果以及其它水质指标(浊度、pH值、盐度和氧化还原电位以及铁铝残余量)的影响:1)红土/FeC l3质量比分别为1.25:1、2.5:1、5:1、10:1,投加量均为50 mg/L,初始藻细胞丰度均为2.8×108 cells/L;2)投加量分别为0、25 mg/L、50 mg/L、100 mg/L、200 mg/L,红土/FeC l3质量比均为5:1,初始藻细胞丰度均为3.4×108 cells/L;3)初始藻细胞丰度分别为3.4×108 ce lls/L和3.9×107 ce lls/L,红土/FeC l3质量比均为5:1,投加量均为50 mg/L。并根据改性红土对藻水中藻类的去除效果筛选出最佳红土样品、红土/FeC l3质量比和投加量。结果表明:  1.8个不同地区的红土样品经FeCl3改性后絮凝除藻效果差异不显著,且均表现为较好的絮凝除藻效果。  2.改性红土的红土/FeC l3最佳质量比为5:1,最佳投加量为50 mg/L。在最佳投加剂量条件下,对藻水中的浮游植物丰度、总氮、硝态氮、总磷、可溶性磷以及叶绿素 a的去除率分别为97%、61%、10%、87%、35%、94%,浊度也从29.2 NTU下降至2.8 NTU。  3.改性红土对不同类群的浮游植物去除效率有显著差异:蓝藻门>硅藻门>绿藻门。在高浮游植物丰度(3.4×108 cells/L)下,改性红土对藻类去除效率优于低丰度(3.9×107 cells/L)。  4.投加改性红土后,藻水中的盐度和氧化还原电位显著升高;在最佳投加剂量条件下,铁浓度变化较小,铝浓度则显著降低。
其他文献
海桑属(Sonneratia)是典型的真红树植物,是印度-西太平洋(Indo-WestPacific)地区红树林的主要组成成分。该属包括6个种和3个杂种,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地区的泛热带海岸潮间带以
标志链带藻(Desmodesmus insignis)隶属于绿藻纲(Chlorophytceae),栅藻科(Scenedesmaceae),链带藻属(Desmodesmus)。前期研究发现,该藻生长速度快并能积累大量的淀粉,是一株生物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问题突出,生境异质性较强,且人为干扰严重,植被退化明显,干扰和水土资源的限制是该地区植被恢复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严酷的生境条件限制使喀斯特地区形成了以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