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GST抗原树突状细胞疫苗抗日本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效应研究

来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ei72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传染病。主要分布于非洲、中东、南美和东南亚的76个国家和地区。在东南亚,目前血吸虫病主要流行于5个国家,即中国、菲律宾、印尼、柬埔寨和老挝。虽然经过几十年持续的防治,主要是大规模的人群化疗,各国流行区人群的感染率都比较低,但是流行的状况不稳定。我国为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2008年全国调查资料显示,共有现症患者40余万,受威胁人口1亿。血吸虫病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确定为重点防治的传染性疾病之一。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重复感染严重存在、唯一有效化疗药吡喹酮的长期使用可能产生抗药株、大量哺乳动物保虫宿主的存在。因而寻找长效防治措施成为主要目标。疫苗预防作用被作为血吸虫病综合防治重要的措施之一而倍受关注。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认为,化疗手段(短效)必须与长效的措施(疫苗)相结合。在疫苗研制的依据上,多年的探索表明,至少在啮齿类和灵长类的某些动物模型,获得性免疫应答可杀灭血吸虫。但是,尽管历经半个世纪的努力,血吸虫病疫苗目前仍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部分原因在于血吸虫在长期与宿主的共进化过程中,建立起复杂的保护体系,抵御和防御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在日本血吸虫病疫苗领域,近年来最大的进展在于克隆了数以百计的候选抗原,但单一候选抗原分子诱导的保护力鲜有超过40%。而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公布的被认为最有希望的6种曼氏血吸虫病的候选抗原已全部完成测试,无一能稳定诱导40%以上的保护力。WHO认为可能是抗原供应前后制剂稳定性差,以及抗原和佐剂质控不严所致。多年的研究提示抗原递呈作用的重要性,佐剂的选择和免疫接种方案优化也需进一步探讨。树突状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岗哨工作的承担者,对自身或来自外界的抗原进行识别和加工。它们不仅识别加工抗原,还能活化初始T细胞,并且调节T细胞应答的性质,即诱导免疫耐受或是使免疫向Thl/Th2方向极化。DC这些重要的生物功能使通过对DC干涉调节免疫应答成为可能。目前已知,佐剂可通过激活DC而增强抗原应答,DC本身也被称为天然佐剂。经抗原体外刺激的DC免疫机体后可有效地诱导T细胞依赖的免疫力,还可诱导小鼠产生强的抗体应答。目前,基于DC的治疗和免疫预防广泛用于癌症和感染性疾病,取得显著进展。在血吸虫候选抗原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候选抗原。有鉴于此,本文尝试用GST负载的树突状细胞联合CpG ODN免疫小鼠,研究其诱导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并评价其免疫保护力。研究共分三部分:一日本血吸虫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的实验研究含日本血吸虫大陆株26kDa GST抗原基因的工程菌(Sj26GST/PBV220/DH5α)温控表达后,超声粉碎,应用亲和层析法纯化出重组GST抗原(简称GST),并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可溶性虫卵抗原按常规制备。共采用两种树突状细胞进行血吸虫抗原负载的研究。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制备培养方法参照文献,用IL-4和GM-CSF诱导培养。培养至第7天调整细胞浓度至2×105/ml接种于24孔培养板,每孔1ml。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SEA、GST刺激细胞,并设LPS和PBS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CD40、 CD80、CD86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同本血吸虫抗原GST负载BMDC的最适浓度为1μg/ml.与LPS刺激不同,SEA、GST负载BMDC后,BMDC表面分子CD40、CD80、CD86表达并未上调,表现为不成熟表型。树突状细胞DC2.4按常规方法培养。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GST进行抗原负载,比较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CD40、CD80、CD86的表达水平。FITC标记的抗GST单克隆抗体检测GST抗原负载的情况。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ST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内可见特异的绿色荧光,表明抗原被细胞所摄取。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表明,抗原刺激DC2.4的最适浓度为10μg/ml。日本血吸虫抗原GST、SEA负载DC2.4后,可检测到DC2.4表面CD40、CD86分子的平均荧光强度增强,而CD80增强不明显。二负载GST抗原的树突状细胞疫苗联合CpG-ODN免疫小鼠对日本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性效应研究比较两种不同CpG ODN序列对树突状细胞DC2.4的刺激效果。流式分析结果表明,CpG ODN最佳刺激浓度为0.5μM, CpG0ODN1序列促DC成熟效果要优于CpG0DN2,且能进一步促进GST负载的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动物实验共分7组,每组小鼠10只,分别为:DC免疫组、BSA刺激DC免疫组、GST刺激DC免疫组、GST+CpG ODN刺激DC免疫组、CpG ODN刺激DC免疫组、GST蛋白免疫组、不免疫对照组(以下简称DC、BSA-DC、GST-DC、GST+CpG ODN-DC、CpG ODN-DC、GSTpr组)。1-5组每鼠皮下注射1×10。个细胞,共免疫三次,每次间隔两周。第6组第一次每鼠免疫50μg蛋白加完全弗氏佐剂,第二次免疫50μg蛋白加不完全弗氏佐剂,第三次免疫10μg蛋白加不完全弗氏佐剂。末次免疫两周后,每组半数小鼠留作细胞免疫相关检测分析。其余小鼠经皮肤感染30条尾蚴。每次免疫前及攻击感染前采血。攻击感染6周后门静脉灌注法收集成虫,计算减虫率。收集肝脏计数虫卵,计算每克肝组织的虫卵数(EPG)和减卵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C、BSA-DC、GST-DC、 GST+CpG ODN-DC、CpG ODN-DC和GSTpr组小鼠的减虫率分别为9.33%、2.7%、21.33%、53.33%、0和24%,减卵率分别为10.76%、19.37%、39.05%、64.24%、33.64%和34.90%,GST+CpG ODN-DC组小鼠有显著的减虫和减卵效果(P<0.05)。三GST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疫苗联合CpG ODN对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免疫保护机制研究ELISA方法检测免疫血清特异性抗体及其亚类。结果表明,三次免疫后,GST蛋白免疫组产生的抗体滴度最高,并明显高于其他各组。GST-DC组和GST+CpG ODN-DC细胞免疫组的抗体滴度也明显提高,加强免疫后抗体亚类IgGl、IgG2a水平呈现上升趋势。末次免疫后每组小鼠各取5只,分别取小鼠脾脏和淋巴结,制备单细胞悬液。CCK-8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结果表明,抗原刺激后,GST-DC组、GST+CpG ODN-DC组有较明显的增殖。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脾脏淋巴细胞,同时以GST抗原(15μg/m1)体外刺激细胞,收集48h、72h和96h培养上清,ELISA法检测诱生的IL-4、IFN-γ和IL-10细胞因子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组IL-4、IL-10水平并未明显提高,组间无明显差异;而相比对照组,GST+CpG ODN-DC组和GST-DC组IFN-γ水平均显著提高,与对照组相比上升了10倍(P<0.05)。上述结果表明,GST+CpG ODN-DC和GST-DC疫苗免疫C57BL/6小鼠后,诱导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以Thl型细胞免疫为主导。
其他文献
藏象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内容,但其内容抽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准确掌握其概念、深刻理解脏腑的生理功能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着重阐述福建省清流县畜牧业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从重新制定养殖区域规划、稳步推进生猪标准化升级改造、健全良种繁育体系、改变传统的饲养模式、提升充实基层专业技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AQR-1型瓦斯测量仪器是抚顺煤矿安全仪器厂的产品。我局71年分到这种仪器后考虑到各矿急需瓦斯检定器,将这种仪器平均分配各矿。后来经了解,发现各矿对这种仪器意见很大,反
以郑州市航空港区南水北调景观绿化(京港澳高速——新S102)园路工程为例,对透水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原材料选用、透水混凝土浇筑及振捣成型以及后期养护等关键节点质量控制进行
游记散文写得好与不好 ,一个重要差别就是看作者有没有写出隐藏在山光湖色自然景物背后的深层的文化意蕴。因此 ,游记散文写作不能只局限于描写风景 ,而应该在描写风景的基础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对通信工程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际的施工管理中需要进行一定的改善和优化。通信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英语学习环境相对单一的条件下,英语教师就是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引导者,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英语教学质量的高低。高质量的教师是学生全面发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被认为是很有应用前景的分子标记技术。本研究在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转录组454高通量GS FLX系统大规模测
目的:探讨肛门术后硫酸镁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肛肠科3700例肛门术后的患者均采用20%硫酸镁坐浴或外敷.结果:肛门术后应用硫酸镁坐浴或外敷降低了术后的疼痛和不适,降低了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