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包括经济侵略、军事侵略和文化侵略。其中文化侵略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它的威力不亚于核武器对敌对国人民的伤害。本文正是在此基础上,从文化的角度深入研讨日本侵华的问题。通过从历史、政治、宗教、教育等诸方面,对日本的对华文化侵略的罪恶行径进行阐述和透析。
纵观日本对华文化侵略的历史,主要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学界和政界不断通过学术的方式,逐步提出侵华理论和方针,并为政府所接受;第二个阶段是全面入侵中国后,利用文化侵略的各种形式为侵华服务。为达到占有中国人的“心”的目的,日本制定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文化事业方针,同时成立了对华文化侵略的各种组织,从制度上和组织机构上保证了对华文化侵略得以大规模实施,并产生了严重的危害。为牢固掌控中国人的思想,日本从控制新闻媒介和操纵舆论,对中国人民进行种种诱骗宣传,目的是为了在中国建立和巩固殖民统治秩序制造舆论;为更好地同化中国人,使中国人亲日、崇日和媚日,日本通过建立奴化教育体制,恢复整顿各级学校,撤换、更改教材,加强日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方式,不遗余力地对中国进行奴化教育。其中重点用日语教育来奴化中国人,特别是要使学生从思想上接受日本人的统治,安于做日本人希望的良民。日军所到之处,还伴随着对中国名胜古迹、文物珍宝、图书典籍、教育机构的摧毁和劫掠,使中华文化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宗教作为日本对华文化侵略的重要一翼,也沦为了文化侵略的武器。许多宗教派别离经叛道,大肆宣扬美化战争,表示支持侵华战争并参与了宗教侵略活动。
日本对华文化侵略旨在毁灭中华文化,扭曲中国人的意志,泯灭中国人的民族精神,使其永远成为日本侵略者的顺民,从而达到亡族灭种、统治中国的阴险目的。日本对华的文化侵略破坏了中国的民族文化成果,打乱了我国正常的教育体制,使教育事业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给中国人民及民族文化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日本对华的文化侵略具有欺骗性、隐蔽性、强制性、野蛮性、疯狂性和渗透面广等特点,对中国文化的危害性不可小觑。
反思日本对华的文化侵略,有利于避免历史悲剧重演,有利于中日文化的友好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