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库区果茶场Ⅱ旧石器遗址石制品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D102626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配合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水北调考古队分别于1994和2004年两年度,在丹江口库区进行了系统的旧石器野外调查,发现旧石器旷野地点91处,并采集到一批手镐、手斧、薄刃斧等具有阿舍利技术特点的重型工具。从2006至2010年,考古队对在调查中发现的部分地点进行了重点发掘,果茶场Ⅱ遗址就是其中一处经科学发掘的旧石器早期遗址。   果茶场Ⅱ遗址发现于2004年,并于2009年4月到5月期间进行了发掘。遗址位于汉水左岸的第三级阶地,文化层为含钙质结核(上部)和灰白色网纹(下部)的红色粘土堆积。对遗址出土的150件石制品的类型学与技术学分析显示,遗址中包含三种不同的操作链系统,即剥取小石片并制作轻型工具的操作链系统;以大型砾石为毛坯直接加工重型工具的操作链系统;剥取大石片并以大石片为毛坯制作重型工具的操作链系统。对遗址形成过程的研究则表明,遗址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中等水流动力的影响,其原生形态已经遭到破坏,但遗址仍保留了有关早期人类石器技术水平、行为与活动方式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同时,区域内与跨区域的文化比较结果表明,在核心的技术策略(剥取大石片技术)以及相应的人类行为(搬运与携带行为)方面,果茶场Ⅱ遗址具有早期阿舍利文化的属性。但由于原料、工具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差异,遗址石制品在形态上又表现出一些特殊性。   根据地层沉积物的性质,初步判断遗址年代应接近黄土-古土壤序列的S4-S5阶段,距今约0.7-0.4MaBP,地质年代为中更新世早中期。果茶场Ⅱ旧石器早期遗址的发现和研究为认识和了解丹江口库区旧石器早期文化的内涵和属性提供了重要材料,也为探索早期人类在该地区的适应生存策略及行为活动方式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其他文献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78周年之际,我们特发表“党要成功经受住各种风险的考验”一文,以资纪念。 At the 78th anniversary of the birth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we sp
作为恢复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重要代用指标,树木年轮已广泛应用于气候变化的研究之中。气候变化不仅影响人类生产生活更关乎人类生存。近年来气候异常事件,极端灾害性天气频繁发
牙形石形体微小,演化迅速,广泛分布于多种类型的海相沉积岩内,是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的重要标志化石,在古生代—三叠纪的年代地层学研究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古、中生代之交
西准噶尔地区古生代地层发育,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有多条蛇绿混杂岩带分布,如唐巴勒、玛依拉、达尔布特、洪古勒楞、克拉玛依等蛇绿混杂岩带。因此可以为造山带构造演化特征、
宇宙成因核素10Be和26Al暴露年代学在追溯地貌演化和第四纪古环境变迁过程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国际上已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丰硕成果相比,我国同类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特
关于东天山地区的构造演化问题,各位学者有着很多不同的见解。通过长时间的研究工作,多数人比较倾向于认为其在前寒武纪Rodinia超大陆裂解形成古亚洲洋,该洋盆自奥陶纪开始俯冲
正确认识和开展党内批评 ,对党组织和党员个人都非常重要 ,对开展“三讲”教育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正确开展党内批评 ,重要的是掌握正确的方法。批评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活动 ,涉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乡(镇)党委和
北京房山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的东部块体,其西为太行山重力梯度带,其北部为燕山造山带。房山岩体的主体为花岗闪长岩,在岩体边缘零星分布有早期形成的细粒石英闪长岩,在岩体内部分
本文主要运用了油区构造解析和含油气盆地分析的理论,在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基础上,对乌拉尔.恩巴盐丘构造带的盐构造样式的特征进行分析和归类,并对其与油气藏的在平面上及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