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20年来我国癌症呈现年轻化及发病率和死亡率“三线”走高的趋势,通过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获悉,每分钟就有6人确诊为癌症,每7至8人中有1人因癌死亡。肿瘤已成为人类的“头号杀手”,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因此,抗肿瘤药物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可谓是21世纪肿瘤治疗领域掀起的一场最伟大的革命。最新研究表明,β-咔啉生物碱具有明显抑制癌细胞增殖的活性,在抑制肿瘤新生血管上还有较为显著的作用。本论文基于1997年Oleg S. Radchenko的合成路线,对路线及合成方法进行改进,合成一系列β-咔啉衍生物,并进行相应的生物活性测试分析。(1)以5-甲基色胺和不同苯乙酸取代物为原料,在室温下用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作为脱水剂,通过N-羟基琥珀酰亚胺活化法一锅法合成酰胺;使用三氯氧磷做为脱水剂,通过Bischler-Napieralski反应使酰胺脱水成环得到二氢-β-咔啉;利用活性二氧化锰作为氧化脱氢试剂,使二氢-β-咔啉氧化芳构化得到一系列β-咔啉衍生物;咔啉的邻溴取代物在220℃下关环,再通过阴离子交换,最后合成fascaplysin衍生物,总收率在25%左右。(2)探讨了不同方法及不同条件对酰胺的合成最终收率的影响;探讨了不同溶剂对Bischler-Napieralski合成二氢-β-咔啉的影响;探讨了不同方法制备的活性二氧化锰对二氢-β-咔啉的氧化脱氢反应的影响;探讨了高锰酸钾在氧化β-咔啉A环上甲基时,在不同的溶剂、不同的温度及不同的氧化剂用量对氧化成羧酸的影响。(3)对合成的一系列β-咔啉衍生物和fascaplysin衍生物进行了生物活性的测试,重点对1-(2-溴-苯甲酰基)-6-甲基-β-咔啉和Me-fascaplysin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对人结肠癌细胞HT-29和Caco-2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但是平面的β-咔啉要比非平面的β-咔啉生物活性略高,并且两者对肿瘤细胞周期控制方面也稍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