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省际人口流动的社会经济效应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alone0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激发了我国的人口流动,同时,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社会经济效应。2009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已达到2.11亿人,而且人口流动将越来越频繁,人口流动问题备受关注,因而研究人口流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试图研究省际人口流动,探索省际人口流动的社会经济效应并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共分6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言,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等。第二部分简要梳理了人口流动的定义、一般理论和文献研究。第三部分回顾了我国人口流动的历史,阐述了我国人口流动的现状。第四部分从理论上对我国人口流动的效应进行了全面论述,分析了省际人口流动对人口流入地、流出地、流动者自身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深入研究了人口流动的人口学效应。第五部分为实证研究,利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和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等数据,通过进行相关分析,建立一元回归模型、多元回归模型,本文研究得出,人口流动与GDP、人均GDP、城镇人均收入、农村人均收入、市场化程度、人口城市化水平、人口密度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人口流动虽然与老龄化、抚养比、性别比不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但仍影响着它们的变化。主要回归结果表明,省际流动人口每增加1000人,该地区的GDP可增长1亿元;人口净流动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人均GDP将增加766.943元等等。第六部分是针对我国人口流动的思考。我国人口流动将是一个长期的、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我们应该重视人口流动的社会经济效应,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从研究内容和方法看,不同变量的选择将影响人口流动产生不同的社会经济效应,因而变量的选择是关键的问题,本文更多地引入一些经济学、人口学的新变量,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使本文具有更深刻的研究意义。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随着医学伦理学的不断发展,法学界、医学界对于知情同意理论及医方告知义务的规则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讨论,已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做了相应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现状如何,又有那些因素影响着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怎样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水平,一直是许多研究者不断研究的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
该文以节理岩体中水中隧洞为研究对象 ,考虑岩体结构面与洞室布置的组合 ,推导出超挖块体体积计算的一般公式。通过某水工隧洞的勘探平洞PD6的洞顶超挖块体的调查 ,评价了超
本文主要针对“延安时期毛泽东建党思想的理论创新”进行研究。  绪论本章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基本思路,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