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激发了我国的人口流动,同时,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社会经济效应。2009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已达到2.11亿人,而且人口流动将越来越频繁,人口流动问题备受关注,因而研究人口流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试图研究省际人口流动,探索省际人口流动的社会经济效应并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共分6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言,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等。第二部分简要梳理了人口流动的定义、一般理论和文献研究。第三部分回顾了我国人口流动的历史,阐述了我国人口流动的现状。第四部分从理论上对我国人口流动的效应进行了全面论述,分析了省际人口流动对人口流入地、流出地、流动者自身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深入研究了人口流动的人口学效应。第五部分为实证研究,利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和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等数据,通过进行相关分析,建立一元回归模型、多元回归模型,本文研究得出,人口流动与GDP、人均GDP、城镇人均收入、农村人均收入、市场化程度、人口城市化水平、人口密度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人口流动虽然与老龄化、抚养比、性别比不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但仍影响着它们的变化。主要回归结果表明,省际流动人口每增加1000人,该地区的GDP可增长1亿元;人口净流动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人均GDP将增加766.943元等等。第六部分是针对我国人口流动的思考。我国人口流动将是一个长期的、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我们应该重视人口流动的社会经济效应,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从研究内容和方法看,不同变量的选择将影响人口流动产生不同的社会经济效应,因而变量的选择是关键的问题,本文更多地引入一些经济学、人口学的新变量,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使本文具有更深刻的研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