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度结构铜铝合金的塑性变形机理及力学行为研究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kyskysky094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均质结构的金属材料根据Hall-Petch公式,可以推测其大概的力学性能,如纳米材料的强度、硬度都非常高,但其极其细化的晶胞很难产生、存储更多位错,往往很早就失稳进入了颈缩阶段,而粗晶材料的均匀延伸性非常好,加工硬化能力也很强,但其较低强度限制了它们在工业领域上的应用,对于金属材料而言似乎存在一个瓶颈限制了其较高的综合机械性能的设计。近年来,诸多科学家提出了异质结构材料的概念,既通过在金属材料中引入一个异质区域,来同时获得纳米材料的高强度和粗晶材料的高延展性,从而实现金属材料的强度-塑性的良好匹配。对于铜及铜合金而言,考虑其在工业应用的领域时,尤其是工程结构材料方面,屈强比的大幅提高能够极大地扩展其应用,在金属材料传统的“四大强化”之外,探索额外强化(提高屈服强度而均匀延伸率只降低很少)方法以及探究其微观作用机理,对于指导工业化生产及改进很有现实意义。在本研究中,选择了具有不同层错能的铜铝合金,Cu-4.5 wt%Al(SFEs:12 m J/m~2)和Cu-6.9 wt%Al(SFEs:5m J/m~2)。所有的样品都在液氮温度下用表面机械研磨处理2分钟,以便在块状的4mm厚的退火粗晶铜铝合金片上产生一个梯度结构的表面层。论文工作围绕梯度结构材料的加工硬化行为展开,探究室温下准静态拉伸优异的屈服强度-均匀延伸性组合背后的微观机理,进行了显微硬度测试、包申格效应测试、应力释放试验以及数字图像相关法等力学性能测试,探究表面机械研磨处理前后硬度分布来判断梯度层形成的厚度的情况,测试梯度材料的异质结构诱导应力随应变的变化,研究可动位错随应变进行的变化情况,以及试验在准静态单轴测试过程试验全局应变的演变状态,从力学方面解释梯度结构对于优异性能的贡献。进行了金相显微、断口扫描、电子背散射衍射、透射电镜等观察,分析梯度结构层塑性变形程度,定量地表征了几何必须位错密度在拉伸前后分布情况,观察了位错、层错、孪晶在变形过程中出现的阶段,为从微观上解释应变硬化机理提供强有力的证据。经过一系列的测试分析得知:在变形的早期阶段,两种合金的梯度试样都展示出几何必须位错密度的梯度分布,在最表面显示出最高的几何必须位错密度。当塑性应变增加到前中期时,粗晶心部的GND密度明显大幅增加,表层的几何必须位错密度变化较稳定、涨幅不大,从SFE12与SFE5梯度试样心部的几何必须位错密度的涨幅趋势来看,说明SFE5合金中的位错存储能力比SFE12合金高,且相关表征特征SFE5-2min试样在前中期应变阶段更像SFE12-2min试样的早期应变阶段,这可能是SFE5试样能够保持良好均匀延伸性的关键。梯度结构层的靠近表层位置(≤40μm)、次表层位置(≤150μm)和变形影响层位置(≤250μm)分别存在三个典型的微观结构层:(i)高密度纳米孪晶和纳米层错共存于表面附近的层中;(ii)在次表层中形成大量全位错缠结;(iii)全位错在变形影响层中占主导地位。屈服强度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梯度层中的纳米孪晶和面角位错对可动位错的存储、塞积的作用,除此之外还有异质结构诱导强化产生的额外的强化作用。较低的层错能增加了纳米层错的密度,导致中间应变阶段SMAT处理后SFE5合金中纳米孪晶的间距更细和位错存储量高,从早期到前中期应变阶段始终以层错机制主导塑性变形,这是SFE5合金中观察到的应变硬化率的显着上升原因,而SFE12合金因为前中期应变阶段进入了孪生机制主导塑性变形过程,尽管也较好的保持了强度和塑性,但不可避免的影响了梯度结构试样的均匀延伸性。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中国现代物流业快速增长,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引导性作用明显增强。物流节点是物流业的关键组成部分,物流节点建设与城市交通网络、城镇地区的土地规划及空间结构之间不协调的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在国土空间规划大背景下对物流节点进行新的布局,针对物流节点布局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为当前我国城市物流发展建设、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发展提供一些思路。论文首先梳理物流节点对城市空间结构影响研究的相关文献,
学位
金属材料跨尺度构筑的多级晶粒微结构为解决传统金属材料强度-塑性的倒置关系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研究层状界面、晶界、位错、剪切带等微观组织对层状材料的力学增强/破坏行为,对完善和丰富层状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设计与强韧化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研究通过在脉冲期间间隙性引入搅拌和超声波制备出晶粒尺度层状排列的层状结构镍材料。研究表明,相对于粗晶镍,脉冲超声-直流-脉冲搅拌层状镍具有优良的综合
学位
随着新型城镇化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小城镇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小城镇发展重点不明确,同质化竞争等问题影响着小城镇的发展质量。因此,探索小城镇发展潜力,有计划、有目标的提升小城镇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意义。本论文以西双版纳州21个小城镇(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量化分析小城镇的发展潜力,以期促进小城镇发展的精准提升。论文在对西双版纳州小城镇建设发展现状、资源禀赋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
学位
随着汽车轻量化水平的提高,铝合金型材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传统钢材相比,铝合金的塑性差,碰撞过程中更容易发生断裂,在仿真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其断裂失效行为。通过铝合金型材的准静态拉伸、高速拉伸试验获得材料的弹塑性力学特性;通过缺口拉伸、中心孔拉伸、剪切等试验获得材料的断裂特性,基于GISSMO失效模型,应用LSDYNA软件的MAT*024和MAT*ADDEROSION材料卡建立铝合金型材的断裂失
会议
碳化硅具有优异的力学和导热性能,且耐高温、抗氧化、耐腐蚀、抗辐照性能优良,在航空、航天以及核能等国家重大战略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SiC是强共价键结构材料,其表面自扩散系数极低,制备高致密SiC陶瓷往往需要1700-2500℃的高温。如此高的烧结致密化温度给SiC陶瓷材料的产业化应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本课题针对SiC陶瓷的低温烧结这一关键问题,基于Pr-Si-C三元计算相图,利用Pr
学位
钛及其合金具有熔点高、比强度高、耐蚀性好、高温稳定性强、生物兼容性优异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车辆工程、航空航天、海洋舰船和生物医学等领域。但钛及其合金硬度较低,耐磨性较差,严重制约了钛及其合金更为广泛的工程应用。为进一步提升钛及其合金的使用特性,扩大其应用范围,利用表面渗镀技术改善其硬度和耐磨性是十分必要的。固体粉末包埋渗镀技术具有工艺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灵活、渗硼剂配方易于调整、工件渗后易于清理等优
学位
随着高校数量和规模的不断增加和扩大,高校建筑在高速度发展的同时却忽视了其内在品质的提高,新冠疫情的爆发也使得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建筑的健康性能,而食堂因具集中时间段人流量大的特点更容易导致室内热舒适不足、空气品质不佳以及传染性疾病等问题,自然通风可有效缓解上述问题,但当前国内外高校食堂风环境研究和实践相对较少。本论文通过对高校食堂餐厅风环境的研究以改善其空气质量和舒适性等。以昆明市呈贡大学城高校食堂餐
学位
茶是全球公认的健康饮料,也是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饮料之一。独特的滋味是茶饮料广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酚类和有机酸类成分对茶叶滋味有重要影响。然而,不同类型云南大叶种茶叶中酚类、有机酸类成分含量信息尚不完全清楚,且它们与茶汤滋味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明确。因此,对茶叶中酚类和有机酸类成分进行准确定量分析,有助于我们认识不同类型云南大叶种茶的化学差异。基于准确的含量信息,研究酚类和有机酸类成分对茶汤滋
学位
铟锡合金纳米颗粒因为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而被广泛研究,铟锡合金纳米颗粒也是纳米材料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微电子元件封装技术的快速发展,铟锡焊料的焊接性能必需要满足于现在的技术需求。目前在制备铟锡合金纳米颗粒的技术中还存在铟锡颗粒尺寸分布不均匀,颗粒形貌不规则等。为了有效的控制合金颗粒的尺寸与形貌。本文利用湿化学法成功制备了纳米级的铟锡合金颗粒。本文研究铟锡合金纳米颗粒的合成条件及其合成参数,实现
学位
随着测辐射热计的制备技术进一步发展,其应用逐渐扩散到很多领域,但是大多测辐射热计分辨率较低,并且难以工作于室温。钙钛矿材料具有金属-绝缘转变特性,通过掺杂单价阳离子,可增强的双交换作用并优化电输运性能,使钙钛矿材料可用于制作高灵敏非制冷测辐射热计。本文通过调整K、Ag和Na的掺杂量,研究La0.7K0.3-xAxMn O3(0≤x<0.3,A=Ag、Na)钙钛矿的电输运性能,并制备出有较大的电阻温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