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切荸荠酶促褐变及褐变控制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lel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鲜切荸荠是一种很具前景的即食性加工产品,因其具有新鲜、卫生、营养、方便等特性而深受消费者欢迎。然而切分表面发生褐变严重影响了其产品品质。本研究以新鲜荸荠为原料,分析鲜切荸荠在贮藏过程中褐变相关酶(包括PPO,PAL,POD)活性、总酚含量及褐变度的变化,结合分析组织中主要酚类化合物含量及其种类的变化,并通过研究鲜切荸荠PPO的酶学特性,初步阐明鲜切荸荠的褐变机理;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设计L9(34)对一些可替代亚硫酸盐的抑制剂的褐变抑制效果进行了筛选试验。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在贮藏期间,鲜切荸荠的总酚含量(TP值)、PPO和PAL酶活性变化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是POD活性变化却表现为先轻微下降后大幅度上升的趋势。分析其原因可能为,荸荠切分后激活了组织中的褐变相关酶,在褐变相关酶的参与下合成了大量的酚类物质,同时在高活性PPO的催化下消耗酚类底物导致总酚含量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态势,引起褐变发生。 2)在贮藏期间,鲜切荸荠比较容易褐变。其褐变度与TP值和PPO活性变化有很大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862,0.8586),但是与POD,PAL活性变化相关性不大(相关系数R2分别为:0.2393,0.4161)。由此可以推论得出鲜切荸荠褐变类型为是酶促褐变,但在贮藏后期也可能有非酶促褐变反应存在,此原因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3)通过HPLC分析发现鲜切荸荠中酚类物质是酪氨酸、没食子酸、3,4-二羟基肉桂酸和绿原酸。其中最主要的酚类物质是酪氨酸和没食子酸。在未贮藏鲜切荸荠组织中酪氨酸含量最大,当贮藏7d后组织中没食子酸含量最大。酪氨酸和没食子酸含量变化可能与酪氨酸酶催化酪氨酸生成酚类化合物这一途径有关。 4)将鲜切荸荠采用3种方式(CK,不同浓度的草甘磷和4-HR)处理以探讨贮藏期间的生理变化。比较这3种方式处理后的鲜切荸荠生理变化后发现,4-HR能够较好的抑制PPO活性,但不能够有效的阻止鲜切荸荠褐变,然而草甘磷能够有效的抑制鲜切荸荠;同时也发现在贮藏末期绿原酸的含量与BD值呈现一定的联系,没有出现褐变的样品(草甘磷处理组)中绿原酸含量是褐变样品中的近2倍。所以绿原酸是重要的褐变物质,由此可以初步推断酶促褐变的主要底物就是绿原酸。
其他文献
目的:肠镜初学者能较快较全面掌握肠镜检查基本技能。方法:初学者可先在双人法(two men method)中学习循腔进镜、循腔滑行、进退镜身、勾拉、旋转、吸引等使肠管短缩、变直等技能
近年,干部的思想政治状况总体良好,但也存在思想政治素质不高的问题。在新形势下,要通过强化教育理念、突出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健全制度机制来增强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本文以河北省张家口市为例,从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使
大学毕业生找工作已成为难题,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以及高等教育脱离市场需求.解决知识分子失业问题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高等院校不能盲目求全
为适应当下社会的电力需求,电力企业不仅仅致力于电力通信的发展,也对电力通信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尤为关注。因此,文章首先对电力通信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对电力通信应用于智
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伦理道德存在双重标准,反映了不同的道德伦理观、不同的知识产权观和不同的言论自由观.相关法律的滞后是这一问题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
<正>"三教合一"的气功,主要源于道家吐纳导引术和道教丹鼎派的丹道功(内丹功),亦即我们常说的神仙家。儒家来自于道家,儒教来自于道教,儒家儒教"修身养性"、"圣学知止"、"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