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T法生长6H-SiC单晶工艺的初步探索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c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PVT法生长6H-SiC单晶的原理和生长设备的构成与功能,探索了用PVT法生长6H-SiC单晶的工艺,并利用自制的碳化硅晶体生长设备成功地进行了生长6H-SiC单晶锭的实验。  论文首先简要介绍在未安装籽晶的情况下,SiC粉料在石墨坩埚下部升华,在坩埚上部石墨盖上再结晶为多晶锭的实验摸索过程。经过这些实验摸索,初步掌握了SiC粉料按适当速率分解升华的基本工艺条件、以及在这些条件下SiC多晶体的生长速率。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温度和背景压力等工艺参数的调整,基本掌握了有效控制SiC晶体生长过程的方法。最后,建立了6H-SiC单晶生长的工艺条件,进行了四次不同的6H-SiC单晶生长实验:  (1)第一次:生长时间为24h,晶锭直径约为2英寸,长度约为4.1~5.36mm,平均生长速率约为0.197mm/h。晶锭表面状态良好,为绿色透明体,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该晶锭为6H-SiC单晶。  (2)第二次:以第一次实验长出的晶锭为籽晶,用新坩埚装新料作二次生长,生长时间为60h,生长过程中发生坩埚穿孔,实验失败。  (3)第三次:生长时间为47h,晶锭直径约为2英寸,长度约为7.1~24.2mm,平均生长速率约为0.333mm/h。因晶锭的生长前沿在生长后期与升华源表面接触而使热场发生明显变化,影响了晶锭的正常生长,晶锭表面形貌粗糙,大部分呈灰色;  (4)第四次:生长时间为30h,晶锭直径约为2英寸,长度约为4.7~8.8mm,平均生长速率约为0.225mm/h。晶锭表面状态较好,为绿色透明体,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该晶锭为6H-SiC单晶。  论文分析了不同生长结果产生的原因,认为优化热场,克服升华源表面在生长过程中不下降而妨碍晶锭生长的困难,是生长较长晶锭的关键。论文还为改进生长工艺,提高晶锭生长质量提出了更多参考意见。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传统电炉电阻丝容易氧化、变形、易发生触电危险等缺陷,并从生产成本要求入手,研制了电炉用封装涂层材料,包括涂层材料的选材、配料及加工工艺的设计,并据此制备试样及涂覆样品。 对试样进行了关键热学性能、电学性能的测试,并进行扫描电镜分析,对涂覆样品进行实际加热测试,并和传统意义上的电炉进行对比,通过对耐火涂层生产工艺、组织及性能的关系的研究,以探求一种既能提高涂层的导热性能又能降低导电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