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土—上部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简化分析方法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yuanzhujin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规的抗震设计都是基于刚性地基的假设,即假定结构物遭遇地震时,基础的位移与自由场地一致。然而,实际地震中,由于上部结构的反馈作用,使地基发生变形,引起基础相对于自由场地的平移与转动,从而改变上部结构的动力特性。因此,对于高层建筑,尤其是软土地基上的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时有必要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对结构反应的影响。而桩基础又是目前软土地基上的高层建筑通常采用的一种基础形式,基于上述原因,本文针对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简化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本文所做的研究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 1.采用简单子结构法建立了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计算模型。其中,地基土—桩系统采用弹簧、阻尼器以阻抗的形式作用在桩承台上,其阻抗值采用单桩阻抗和桩间动力相互作用因子求取;上部结构简化为质量串模型。 2.相互作用体系中,由于土与上部结构的阻尼特性相差很大,整个相互作用体系的阻尼矩阵非正交,从而使得求解困难。为此,本文基于上部结构具有正交振型的假设,采用振型分解法对耦联方程进行解耦。该法在求解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时与基础固定时的频域分析一致,只需调整地震输入,就可得到问题的解答,使相互作用分析简化。 3.由于群桩阻抗具有强烈的频率相关性,当考虑上部结构的非线性时,桩—土—结构相互作用分析无法在时域内直接求解。为此,本文提出了群桩阻抗的集总参数模型,采用一系列与频率无关的弹簧、阻尼器对桩基阻抗进行模拟,从而使桩—土—非线性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简便,能够直接与现有的时程分析方法相结合。 4.本文针对桩基—剪切型结构进行算例分析,以考察地震输入、上部结构刚度、高度以及地基土剪切波速对结构响应的影响。
其他文献
该文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非一致地震激励模型的研究.对主要的非一致地震激励模型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指出了行波模型的局限性,基于HongHao的二维空间相干函数模型,采用
本文为了在张拉结构设计计算中考虑索单元松弛及膜单元褶皱的影响,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张拉结构的风振反应和流固耦合作用奠定基础,提出了处理索单元松弛及膜单元褶皱的方法,并将
本文在对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的发展历史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基础上,对不同形式的转换结构的性能作了一个大概的比较,对这些转换结构形式各自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作了初步的总结。
本文基于Biot动力控制方程,深入研究了条形基础的竖向振动特性。首先,采用Fourier积分变换解析求解了Biot方程,得到了该动力控制方程在Fourier变换域上的一组通解,然后由混合边值
型钢—混凝土组合板作为一种新型结构,在工程中使用越来越多,其具有承载力高,制作使用方便等特点。但是对这种结构的深入研究还刚刚开始,理论分析尚不是很完善。由于剪力键的
预应力钢结构因其良好的受力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已经越来越得到人们重视。该类结构是新型的、杂交的预应力大跨度空间结构体系,其结构具有受力合理、刚度大、重量轻、杆件类
在地下环境中,混凝土结构的防护至关重要,但许多工程问题未能很好地解决。因此,新技术、新工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此,本文采用一种新技术-喷涂聚脲(以下简称SPUA)技术来研究
广泛存在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残积土等粘性土土坡,常在雨季发生滑坡。因此,研究分析降雨对土坡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准确预报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复杂工程问题
近年来,随着玻璃工艺的提高和大量公共建筑的兴建,以预应力拉索作为支承结构的点支式玻璃幕墙以其简洁、通透的特点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通常,根据预应力拉索的结构形式不同,可将
本文总结分析了国内外桩承载力自平衡测试结果向传统静载荷结果的转换方法,并简要阐述了桩自平衡测试法的荷载传递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考虑转换系数和桩身压缩变形的简化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