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膜分离技术是解决当今社会发展中各种环境污染问题的关键技术,在工业化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膜分离技术发展,对于分离膜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P(VDC-co-VC)]具有良好的高强韧性、化学稳定性、阻燃、疏水、耐酸碱以及对人体无害等特点,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但对于其在膜分离技术领域的应用研究鲜有报导。本文以P(VDC-co-VC)为成膜聚合物,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为稀释剂,首次采用热致相分离(TIPS)法成功制备了 P(VDC-co-VC)多孔膜。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纯水通量、接触角、孔径及其分布、截留率及断裂强度等测试,研究了聚合物浓度对P(VDC-co-VC)多孔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P(VDC-co-VC)-DMP二元体系成膜过程以液-液(L-L)分相为主,随聚合物浓度增加,膜横截面由类花瓣状结构向胞腔状结构转变,膜横截面孔连通性降低,结构变得较为致密,膜上表面粗糙度、接触角及膜断裂强度不断增大,而膜孔径、孔隙率及纯水通量则不断降低,结晶度出现先下降后增加趋势,牛血清蛋白截留率与膜抗污染性能提高。当聚合物浓度为30wt.%时,所得膜通透性能较优。以二苯甲酮(DPK)和DMP组成混合稀释剂,采用TIPS法制备了结构可控的P(VDC-co-VC)多孔膜。以热力学相图为理论依据,分析了成膜体系的膜结构成形机理;通过形貌观察,孔隙率、水接触角、断裂强度以及渗透截留性能等测试,研究了混合稀释剂组成对所得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并将所得膜应用于减压膜蒸馏脱盐测试。结果表明,随混合稀释剂中DPK含量增加,成膜体系相分离过程由L-L分相为主逐渐转变为固-液(S-L)分相为主,膜横截面由类花瓣状结构逐渐转变为花苞状结构,最后变为尺寸较大的球状堆砌结构,结晶度先下降后上升,平均孔径不断增大,孔径分布范围逐渐变宽,断裂强度下降;混合稀释剂所得P(VDC-co-VC)膜表面粗糙度和接触角均大于单一稀释剂DMP所得膜。当DPK含量为1 5wt.%时,膜蛋白抗污染性能最好,综合性能较优,膜蒸馏脱盐率达99.99%,渗透通量为1 8.4L/(m2.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