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致相分离法P(VDC-co-VC)共聚物多孔膜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天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edisonli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膜分离技术是解决当今社会发展中各种环境污染问题的关键技术,在工业化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膜分离技术发展,对于分离膜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P(VDC-co-VC)]具有良好的高强韧性、化学稳定性、阻燃、疏水、耐酸碱以及对人体无害等特点,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但对于其在膜分离技术领域的应用研究鲜有报导。本文以P(VDC-co-VC)为成膜聚合物,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为稀释剂,首次采用热致相分离(TIPS)法成功制备了 P(VDC-co-VC)多孔膜。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纯水通量、接触角、孔径及其分布、截留率及断裂强度等测试,研究了聚合物浓度对P(VDC-co-VC)多孔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P(VDC-co-VC)-DMP二元体系成膜过程以液-液(L-L)分相为主,随聚合物浓度增加,膜横截面由类花瓣状结构向胞腔状结构转变,膜横截面孔连通性降低,结构变得较为致密,膜上表面粗糙度、接触角及膜断裂强度不断增大,而膜孔径、孔隙率及纯水通量则不断降低,结晶度出现先下降后增加趋势,牛血清蛋白截留率与膜抗污染性能提高。当聚合物浓度为30wt.%时,所得膜通透性能较优。以二苯甲酮(DPK)和DMP组成混合稀释剂,采用TIPS法制备了结构可控的P(VDC-co-VC)多孔膜。以热力学相图为理论依据,分析了成膜体系的膜结构成形机理;通过形貌观察,孔隙率、水接触角、断裂强度以及渗透截留性能等测试,研究了混合稀释剂组成对所得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并将所得膜应用于减压膜蒸馏脱盐测试。结果表明,随混合稀释剂中DPK含量增加,成膜体系相分离过程由L-L分相为主逐渐转变为固-液(S-L)分相为主,膜横截面由类花瓣状结构逐渐转变为花苞状结构,最后变为尺寸较大的球状堆砌结构,结晶度先下降后上升,平均孔径不断增大,孔径分布范围逐渐变宽,断裂强度下降;混合稀释剂所得P(VDC-co-VC)膜表面粗糙度和接触角均大于单一稀释剂DMP所得膜。当DPK含量为1 5wt.%时,膜蛋白抗污染性能最好,综合性能较优,膜蒸馏脱盐率达99.99%,渗透通量为1 8.4L/(m2.h)。
其他文献
白泥(Alkali slag)是纯碱厂利用氨碱法生产纯碱过程中所产生的泥状废物,俗称碱渣。氨碱法在生产纯碱中由于工艺原因会排放大量废液废渣,加上历年累存导致白泥数量巨大。成熟
目的:评价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治疗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 103例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患者,给予注射用红花黄色素100 mg+0.9%NaCl溶液250 ml,1次/d,疗程
针对平顶山电厂超超临界机组直流锅炉水冷壁壁温偏差过大的问题,本文根据锅炉结构特点和对冲燃烧特性,建立了1 000 MW机组对冲燃烧锅炉水动力计算模型,并通过对比计算结果和
机电系统日益复杂,使得原来被忽略的非线性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传统的理论建模以及采用单一理论和方法的故障诊断技术已难以取得令人更为满意的效果。因此,研究适用于非线性
目的(1)研究预激方案(CAG方案)清除T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细胞株A3细胞的作用机制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其受体(G-CSF/G-CSFR)配体受体系统在此机制中所发挥的作
研究了硅烷偶联剂种类及其并用对炭黑/白炭黑增强丁腈橡胶(NBR)填料网络结构及动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双-[γ-(三乙氧基硅)丙基]四硫化物(Si 69)能有效降低炭黑
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出台,“互联网+”、“一带一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产业转型升级等国家战略相继实施,国民经济实现了平稳增长,并购市场也呈现出持续火爆态势,2016年
<正>15年来,我国的城镇住房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房改的政策措施还不够有力,住房商品化的步伐还远远不能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研究角
综述聚阴离子型硼酸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结构、特点、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讨论目前在制备硼酸盐正极材料中存在的难点及改善其电化学性能的方式方法,认为进一步展开LIMBO。
冷水机组是制药厂制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制药生产链的顺利运行提供了保障,在制药生产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华鲁制药厂冷水机组控制系统目前存在自动化水平低,监控实时性差,能耗严重的问题。针对华鲁制药厂存在的这些问题论文设计了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冷水机组节能优化控制系统。论文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冷水机组监控系统的设计,冷水机组BP能耗模型的设计以及仿真分析,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改进以及仿真分析,冷水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