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日报》纪念性特刊研究

来源 :重庆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gzhu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新闻改革事业的不断发展,在我国报纸产业中掀起了“纪念性特刊热”,各类纪念性特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一独具特色的办报模式被广泛地运用到各类报纸,已经成为我国报业市场上一道不可或缺的亮丽景观。   但是,面对纪念性特刊的蓬勃发展,无论是在业界还是学术界,作者们都是以某一期特刊或者某一重大事件为研究对象,研究与写作的方式可以说是从一种微观的角度,没有从历史层面上来微观的研究纪念性特刊,没有以传播内容与传播艺术为突破口,总结出该报长期积淀下来的关于纪念性特刊的宝贵经验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而再为今后出版纪念性特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目前,在研究纪念性特刊的文献中,缺少兼具宏观与微观、时间跨度较长的研究。而本文以《人民日报》纪念性特刊创刊以来至2012年12月31日的内容作为研究写作的对象,以时间变化为纵轴,再结合每个时代具体的文化、社会、经济、政治背景,横向地研究纪念性特刊传播内容与传播艺术的特点。因此,本文有助于完善、补充这一缺陷。本文将着重描述《人民日报》纪念性特刊的发展历史、传播内容与传播艺术,总结出《人民日报》纪念性特刊给同行同性质报纸带来的启示与经验,以及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与完善,为其他报社出舨纪念性特刊提供一个参考与标准,为往后研究纪念性特刊提供可靠的文献资料,与其他研究特刊以及纪念性特刊的著作一起形成相对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   本文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这部分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以及文献综述,为之后的内容作铺垫。第一章主要论述了纪念性特刊与特刊的定义、特征以及种类;第二章归纳了《人民日报》纪念性特刊的发展历史,其中包括发展历史综述与不同时期及其特色;第三章是本文重点之一的纪念性特刊传播内容分析,在这部分,笔者从国家重大纪念日特刊、纪念重大历史事件特刊以及纪念重要历史人物特刊三类来分析概括纪念性特刊传播内容的特点;第四章是本文重点之二的传播艺术分析,在这部分,笔者主要从报道艺术与编辑艺术两方面来论述;第五章则是根据对上一章的深入分析与总结,提炼出关于纪念性特刊节庆报道偏少、取材范围不广、过分偏重成就报道、出版的连续性不强以及与读者互动不够的五点不足,并提出升华《人民日报》纪念性特刊的对策。
其他文献
冀中能源邯矿集团林西社区物业工程处有一对相亲相爱的建筑工人。有人说家庭就是柴米油盐,有人说爱情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而我的家一直是用“爱”和“安全”做基 Jizhong En
电视谈话节目作为一种特殊的节目形态,已经被这个注重精英培养的时代所接受。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在全球经济的当下,受众群体的多元化转变导致大众对于电视谈话节目的类
期刊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人民日报》2000-2010年间要闻版图片新闻建构的中国国家形象,选择这个对象的原因是基于目前全球化和视觉文化转向时代,国家形象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表现被
在工作中,笔者经常看到这种现象:有些领导干部(经理、老板)和安监部门去建筑企业检查,对于存在的安全隐患、违章违规等问题,只要一发现,就 At work, I often see this pheno
仇晓飞已经与当下达成和解。作为一名向来对过去有着浓厚兴趣的画家,他既着眼于艺术史也关注更广泛的国家历史,而他的最新作品却带来一种少有的轻盈,仿佛他已从回溯历史的那
暴走漫画,是一种以固定的表情模板和其他不同的图片,通过不同的文字对话搭配,来完成对于现实生活、网络世界等方面的记述、讽刺或者发泄的漫画形式。2007年起源于北美,最初的作者用windows画图工具随意画了一番,虽然画风粗糙,但反响强烈,之后并逐渐流传到北美以外的地区。  暴走漫画画面饱满,形象简单,故事凝练,表情夸张、粗糙却通俗易懂,首幅图色彩鲜明,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令人印象深刻,强烈的对比让简
期刊
(上接第7期第29页)八、一阵风吹倒一排脚手架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预防对策2006年5月15日,正在常州邮电公寓家里休息的唐先生突然听到外面传来“轰”的 (Continued from page 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