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失眠患者证候及体质类型的调查,了解本病的证候特点、体质特征及相关发病因素,为失眠的辨体-辨病-辨证治疗提供依据,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本研究要求的135名失眠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完成失眠中医证候测量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和中医体质量表。问卷经审核后,使用SPSS19.0软件就相关数据进行统计,进而研究失眠相关发病因素、体质分布情况、证候特点以及失眠患者体质与证候的相关性。研究结果:1、本次调查最终收集失眠患者126例,年龄构成以中老年为主,女性多于男性,职业分布以退休者及脑力劳动者最多,学历程度以大专以上学历者最多2、126例失眠患者中,以心脾两虚证最多,其次为阴虚火旺证、肝郁化火证、痰火内扰证、心胆气虚证。3、126例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中,气虚质最多,其次是阴虚质、气郁质;平和质最少。4、性别、病程与失眠证型分布关系表明,女性多见心脾两虚证,男性多见痰火内扰证。急性失眠以肝郁化火和痰火内扰证最多,亚急性失眠以阴虚火旺证最多,慢性失眠以心脾两虚证最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不同体质组间的失眠证型构成有差异。气虚质组中心脾两虚证最多,气郁质组中肝郁化火证最多,湿热质组中痰火内扰证最多,阴虚质组中阴虚火旺证最多,组间证型构成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PSQI积分均值与证型分布比较表明,不同证型的失眠症状有差异,痰火内扰型比心脾两虚型入睡时间短、日间功能障碍轻,但比阴虚火旺型实际睡眠时间短。阴虚火旺型的睡眠障碍比肝郁化火型重,比痰火内扰型的日间功能障碍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本次调查中失眠患者的好发体质为气虚质、阴虚质、气郁质。2、性别、病程长短等因素影响失眠患者证型分布。3、体质与证型分布有关,多数情况下表现为趋同性。4、不同证型失眠的症状特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