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国家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从每年发布的毕业生的就业数据来看,企业和高校毕业生之间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供需落差。2014年6月,中国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希望采用制度的手段来实现职业教育的快速部署。决定中明确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提出“目标在2020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职业教育模式,不仅要打通中高职教育体系,也要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还要体现终身教育的划时代意义。①”在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今天,企业通过自身发展的特点,选择适合的人才显得至关重要。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和指导方针,明确新时期下培养具有较强适岗力人才的重要性。企业也尝试各种方式来引进人才,校企合作、课程共建、联合培养等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方式慢慢被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社会上依然存在着企业找不到适合的人才,毕业生又找不到适合的岗位情况。在这种政策指导和市场需求日益明显的情况下,民办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和发展问题开始日渐突出,我们的民办高等教育院校如何发展,如何利用信息化的建设来提高我们的教学管理模式和课程教学,是本论文主要探讨的方向。本论文的特点在于:针对目前政策方向和企业与毕业生之间供需不对等的问题,通过MBA所学的方法和工具进行分析,研究通过信息化的建设改善民办高等教育的教学发展路径,给到民办高等只等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合理化的建设方案。第一,对目前人才培养教育链条进行分析,根据核心的矛盾点进行深入分析,得出解决人才供需痛点的核心关键是让在校学生步入社会前,拥有一定的适岗能力;第二,为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从企业的岗位需求出发,将人才的适岗力培养阶段调整到在校期间;第三,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喜欢的专业方向之后,通过选修课的方式,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并转化成适岗能力。本文针对人才供需现状所提出的方案建议,都是作者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形成,希望能够对新形势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