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的纠结

来源 :小说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ndy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当代新时期文学史上,贾平凹是为数不多持续创作、影响巨大且独具个性的作家之一,受到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界的格外青睐。贾平凹从上世纪70年代末登上当代文坛,他于1978年在《上海文学》第3期发表了小说《满月儿》,同年该小说就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从此声名鹊起。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他开始创作长篇小说。1987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浮躁》,直到2011年初出版《古炉》,新作不断,佳作连连。持续的长篇小说创作,其作品数量之多、写作密度之高、畅销之巨、所受批评与评论之热、文学与社会影响力之经久不衰,将贾平凹塑造成了一个著名、专业、高产且又充满争议的长篇小说作家。这在中国当代作家尤其是新时期作家行列里,是极其罕见的。贾平凹的小说创作贯穿了新时期以来整个文学发展过程,他是一个历史性的作家。他的创作在各个历史时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早期的《满月儿》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鸡窝洼的人家》等受到文坛热烈欢迎,到《废都》引起激烈的争议;从《浮躁》获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废都》获法国“费米娜文学奖”到《秦腔》获得中国“茅盾文学奖”,再到最新出版的煌煌巨制的《古炉》,他总是与中国当代文学思潮紧密且深刻地联系在一起。从某种程度上说,贾平凹是中国当代文坛上最重要的长篇小说的代表性作家之一。对于贾平凹而言,真正反映并代表其文学创作活动实力、价值与意义的,是他的长篇小说的写作。这其中,以《浮躁》《废都》《高老庄》《白夜》《病相报告》《秦腔》《高兴》《古炉》等为标志。伴随着贾平凹的创作,对他创作的个案或整体的研究一刻都没停止过。但需要着重指出的是,从对贾平凹早期的短篇小说创作研究开始,学术界对于贾平凹小说文化本质的考察更多的是侧重于对其传统性——诸如文人气息、佛道色彩、乡土文化、旧小说的痕迹等的认定,而对于其现代性则普遍认识不足。而无论强调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无法真正抵达贾平凹长篇小说写作的真正本质、价值与意义。本论文认为,贾平凹长篇小说不仅存在着极强的传统性,同时也存在极强的现代性,二者在文本上呈现出极为复杂的状况,即在贾平凹的长篇创作中,传统性与现代性呈现出纠结状态。有鉴于此,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目标是:通过对贾平凹长篇小说的研究,把握其创作的文化特质和创作主体面对传统与现代所呈现的复杂的伦理形态。关键问题在于:把握在传统向现代迈进的文明进程中作家是如何感受这一矛盾的,社会文化的内涵如何转化为作家创作中心里的内涵,又如何转化为文学文本与文学形象的。具体来说,本论文首先将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创作作为一个“整体”来观照,对贾平凹到目前为止的长篇小说创作进行整体性的把握,把宏观研究与微观分析、社会历史批评与比较研究等结合起来,既深入研究各个创作阶段的具体状况,又力图找到其创作发展的内在线索;主要展现贾平凹长篇小说在叙事和意蕴中所表现出的文化上的传统与现代的纠结,以及这一纠结状态在其长篇创作的不同阶段的表现,在此基础上,力图对贾平凹的创作做出具有新意的评价。这是一个由树木到森林、再由森林到树木的过程。假如把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创作看作是他自己生命意识的一个过程的话,他的创作存在着一个由《浮躁》到《古炉》的演变。在这种演变中,其传统性和现代性一直以多种方式呈现出纠结的特性,有的时候是无意识地呈现,有的时候则是有意识地书写;而大多数的时候,则表现为现代语境和传统精神相互映照而形成的叠印效果。虽然如此,考察贾平凹的长篇小说话语,我们还是会发现,在传统性和现代性的纠结状态中,现代性很多时候是暧昧的,甚至是透过语境而表达或实现的。也就是说,从总体上看,贾平凹的小说具有强烈的传统性,其传统性压倒了现代性。同时,贾平凹是新时期以来最为重要的作家,他的创作不仅是个人性的,也体现了这一时期文坛或社会的普遍的精神状况,我们在对贾平凹做个案分析的时候,时刻紧密联系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普遍状况,这对更好更准确地把握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特质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在论述内容的设计上,考虑到贾平凹长篇小说创作的历史流变,论述中,一方面显示出其小说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内涵和叙述方式的变化;另一方面,将贾平凹长篇小说有特色的文化特质和叙述特质相对集中地进行论述,也就是说,在不同的章节中展现那个阶段贾平凹创作中重点的文化内涵与文学意义。本论文分八个部分:绪论,正文六章,结语。绪论部分综述贾平凹小说、尤其是其长篇小说创作的基本状况,概括性介绍对其小说的研究面貌和格局,同时对本论文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的确立和目的等进行了描述。第一章以小说《浮躁》为代表,论述贾平凹小说创作的现代启蒙意识与宗法制乡土叙事的杂糅,以及在其早期乡土文学创作中的现代启蒙意识和乡土宗法意识的纠结状态。第二章以《废都》《白夜》等为代表,论述贾平凹小说的知识话语形态,主要观照其对知识分子生存状态的表现和对人类存在的现代主义追问。第三章论述贾平凹小说的神秘主义叙事。主要观照贾平凹小说的灵异叙事的神秘性,以及这种叙事的对于现实的指涉,尤其是这种叙事所传达的信仰意义。第四章论述贾平凹小说的自然生命观念及其在文学上的表现,以及它对现代社会的意义。第五章论述贾平凹小说的强烈的现实关怀在新时代的回归及在《高兴》之后所出现的新变。第六章论述贾平凹小说对于传统民间文化的挽歌式表现,及在《秦腔》《古炉》之后所呈现出的鸡零狗碎式的“破碎化”生活叙事,以及贾平凹据此而对现实主义的最新探索与诠释。结语部分是对本论文观点的最终提取与总结。
其他文献
对经历过教学改革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探讨影响学生课堂参与的因素;调查结果显示:教师的双师素质、亲和力、激励手段等会对学生的课堂参与产生积极影响
<正> 越来越多的降压药问世给高血压患者带来了更大的选择余地,但同时由于这些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中药降压,寻找更加安全健康的降压药。 世一堂
种植中草药已成为甘肃省广大农村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但目前甘肃省的中草药生产从种到收主要沿用传统的人工作业方式,中草药的机械化生产发展很慢、水平很低,劳动强度
教材是学生接受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本文发现目前国内外的外语教材中,从发展学习者语用能力出发,以真实语言材料为源语言素材,并对会话进行恰当的可理解性的语用解释的很少,
<正> 道化学公司(Dow Chemical Co.)的甲苯氧化法制苯酚工艺最近又有新的发展。这一工艺主要包括:甲苯氧化成苯甲酸,然后氧化、二聚、水解成为苯酚和副产苯甲酸等步骤。这里
本文通过对北京中长期预测模型的研究,从理论与实践上阐述了中长期预测模型建立的思想、模型的结构及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法,并对模型拟合结果进行分析,确保了应用该模型进行
增强现实(AR)技术是一种将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39;无缝&#39;融合的新技术,能够让学习者从全新的角度去探索学习的乐趣。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增强现实(AR)技术的移动学习模式,
边疆是历史的产物,属于一定的历史范畴。全球化使国家利益开始突破本土地理疆界向全球拓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等西方大国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出发,确定战略控制范围,首
鸡球虫病是严重危害养禽业的疫病之一。笔者就近年来鸡球虫病活疫苗、重组亚单位疫苗、重组活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作简要综述。
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病症,属中医"胸痹"范畴.近年来,以自拟胸痹汤为主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2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