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法庭民事审判方式改革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yuefeng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层法庭是我国重要的司法机构。在我国,基层法庭对于法律在农村地区的实施、解决农村纠纷、维护农民权利、保障农村的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随着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农村乡土社会的转型,农村纠纷呈现出客体复杂化、领域多元化、总量扩大化等特点,这些都对基层法庭的现有民事审判方式构成一定挑战。因此,笔者从实证角度,以基层法庭的审前程序和诉讼调解制度为主要内容,推进农村基层法庭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鉴于我国法律规定的不完善,在我国的民事诉讼中没有完整意义的审前程序,尤其在我国的农村基层法庭的审判实践中,审前程序的操作较为简单,而审前程序是民事诉讼的重要阶段,具有独立的法律价值和功能,对于推动民事审判的顺利进行、提高庭审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基于农村纠纷和农村当事人的特点及基层法庭所担负的独特的社会责任需要,完善基层法庭审前程序,实现基层法庭的法官对农民当事人进行诉讼的有效指导,进而实现庭审功能的有效发挥,更进一步保障司法的公正性和中立性具有重要的司法实践意义。笔者根据基层法庭的实际情况,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完善审前程序:建立强制答辩制度,以便主审法官对案情有所掌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庭审的顺利进行;建立证据调查收集制度弥补农村当事人举证、质证能力较弱的缺陷;通过建立审前会议制度,明确审前会议的参加主体,实现审前程序的整理与固定案件争点及提高诉讼效率的功能;针对农村地区当事人知识文化水平较低、法律意识欠缺的特点,需特别强化审前程序中的法官释明权。民事诉讼调解制度被视为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一种方式,在我国民事诉讼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诉讼调解制度特别适合农村熟人社会的特点,在基层法庭的审判实践中富有极强的生命力。诉讼调解制度的重要性在于能彻底解决民事纠纷、节约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及维护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但诉讼调解制度也并不完美:强迫调解,不尊重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法律关于适用调解的“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标准过于严苛等现象不利于诉讼调解制度在基层法庭审判实践中的有效发挥。因此笔者认为基层法庭不能一味追求“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标准,而应在不同的诉讼阶段适用不同的诉讼调解标准;以审判的先例为模板,创新诉讼调解模式,为当事人和法官提供有效的诉讼调解指导;审前程序中强化诉讼调解,实现纠纷的及时解决,提高诉讼效益。
其他文献
窦光鼐,字符调,号东皋,世称“东皋先生”,是清代乾隆时期山东诸城的著名文人,有《省吾斋诗赋集》《省吾斋古文集》传世。但由于其较高的政治身份掩盖了文学身份,文学作品并不
大学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的下滑,引发了社会大众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问责,提高大学教学与学习质量迫在眉睫。“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的基础在教师,
古筝音乐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之精粹。在它的音乐中,处处渗透着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灵气。即便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不管是传统或现代,中国筝曲都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审美观点。
李杜(1957—)是一位成熟的诗人,于喧嚣中守望家园,不辞辛劳地坚守理想;他的诗洞明、透彻,巨大的精神幻象,朴素而精美。诗人三十余年诗歌创作的心路历程集中见于他的诗集《生
当前甘肃省供需结构和市场形势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从需求来看,消费对经济稳定增长作用在持续增强,尤其是居民消费升级的持续加快以及新消费的不断孕育和成长,对于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起到了非常明显的积极作用;从供给来看,低层次产品和产业过剩的现象尚未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中高品质、健康、绿色产品有效供给不足,本省居民去外省、甚至去国外消费需求旺盛。如何化解当前甘肃省供需不协调导致的“过剩经济”与“消费外
通过汶川地震震后科学考察发现,汶川地震局部场地的震害和地震动放大效应明显,地震对甘肃省境内远离震中的黄土地区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破坏。在此基础上,结合钻孔波速测试,运用
江藩,清代揚州學派的代表人物,以《漢學師承記》著稱於世。早年師從余蕭客、江聲,得以親傳惠氏之學。作為一代通儒,江藩泛覽經史,博通群籍,畢生嚴謹治學,勤於著述,為經學乃至
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将作为“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今后几年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需要大量掌握工业机器人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技能的高技术人才。文章从工
本论文主要以北魏平城时期的散文为研究对象,全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北魏平城时期的散文做一个整体的概说,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其次,对平城时期留存的散文
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空间分配格局对全球陆地碳循环有重要的影响,但湖南省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分配格局并不清楚。本研究在湖南省样地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第八次